2025年01月13日 星期一
荣誉榜 “家门口”的每处变化都能体现居民意愿
第01版:一版要闻 2024-12-04
百年老弄堂组建自治家园执委会,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

“家门口”的每处变化都能体现居民意愿

停车规范标识经过了精心设计

治理后的弄堂非机动车停放规范有序

居民设计的非机动车“身份牌”

位于淮海中路526弄的和合坊,是个充满历史底蕴的石库门弄堂。2023年,瑞成居民区正式组建和合坊自治家园执委会,并选出了4位热心社区事务的居民担任执委会委员,从此开始了一场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居民在这个建成近百年的老弄堂里的日常生活,也悄然发生了点点滴滴的变化。

非机动车有了“身份牌”

“书记,我下周就要离开上海回老家去了,我的电瓶车已经送给朋友,但这个‘身份牌’挺特别的,能不能留给我作个纪念,也算是见证了在上海奋斗过的这段日子。”最近,瑞金二路街道瑞成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肖俊在和合坊偶遇了一位年轻租客,对方的一番话让他十分动容,“没想到,小小一枚‘身份牌’除了它本来的用途外,还有着如此不凡的意义”。

租客提到的“身份牌”,全名叫做“和合坊常住居民非机动车停车证牌”,是瑞成居民区在“一居一品”项目和合坊非机动车治理中推出的。非机动车停放一直是老旧小区治理的棘手难题,和合坊也不例外。这里南临淮海中路,北通长乐路,共有97个门洞,整体出租率将近50%,是典型的老旧小区。2023年大修工程使小区整体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非机动车随意停放、飞线充电等不文明现象仍不时发生,不仅影响了居民的正常出行,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执委会委员们深知,要根治这一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居民的主体作用。于是,他们在瑞成居民区党总支的引领下,广泛听取居民意见,深入了解居民的实际困难、需求以及对非机动车治理的期望。在此基础上,居民区通过“三会”议事制度,召集执委会和居民代表共同商讨非机动车停放治理方案。在充分尊重居民意愿的基础上,执委会联合物业共同增设了非机动车停车位和充电设施,划定了清晰的停车区域,并制定了《和合坊非机动车管理办法(试运行)》和《和合坊非机动车公约》。

为了让非机动车管理更加有序,执委会还和居民一起设计了独具弄堂特色的非机动车“身份牌”。“身份牌”以大红色为背景,用白色线条勾勒了和合坊石库门门头的轮廓,中间嵌了一个草书的“和”字,“身份牌”下方还有一组三位数的编号,一车一号,便于管理。“这个小小的‘身份牌’不仅仅是车辆的标识,更是居民共同参与社区管理的象征。”和合坊自治家园执委会委员单柏强表示,每一块“身份牌”都凝聚着居民们对家园的热爱与责任感,它们让非机动车停放更加井然有序,也为社区增添了一份别样的温馨。如今,和合坊内的非机动车停放井然有序,居民们纷纷点赞这一自治成果。

参与多项工作受好评

和合坊自治家园执委会自成立以来,不仅在非机动车停放治理上取得了显著成效,还积极参与了和合坊大修期间的多项工作。在大修工程处于中后期时,执委会成员们通过走访、召开“三会”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并汇总了居民的需求和建议。

针对居民反映强烈的晾衣架问题,执委会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多次与大修工程负责人进行交流,及时反馈群众诉求,在拓宽晾衣架、优化晾衣空间等方面积极作为。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和研讨,各方最终决定对晾衣架进行改造升级,既满足了居民的晾衣需求,又确保了弄堂内的通行安全。

此外,和合坊自治家园执委会还积极参与了“一方花田”的改造提升。在居民区党总支的引领下,执委会广泛听取居民意见,充分尊重居民美化小区环境的初衷,让居民得以全程参与项目的规划与实施。“从花箱的样式选择到花卉的品种搭配,每一个决策都充分体现了居民的意愿。”单柏强表示,未来,和合坊自治家园执委会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探索创新社区治理模式,为居民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体验。 瑞金二路街道 供稿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