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由江苏省报业协会主办,扬州市新闻传媒中心、中共高邮市委宣传部承办的长三角地区报业协会联席工作会议暨“高质量发展看高邮”采风活动在高邮市举行。
三十六湖秋水阔,苍烟一点指高邮。位于里下河平原的古城高邮,自古人文鼎盛,自然资源丰沛,是远近驰名的鱼米之乡。近年来,高邮朝着工业发力,打造了“511”产业体系,经济发展驶上“快车道”。3月28日至3月29日,与会嘉宾走进扬州新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高邮湖上花海、汪曾祺纪念馆等地采风,解析高邮高质量发展的密码,记录高邮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文化传承的精彩故事。
“高质量发展看高邮”采风活动首站来到高邮经济开发区扬州新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这里呈现的是一幅未来工厂的生动图景:全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机械臂精准作业,AGV机器人有序穿梭,整个车间仅有零星工人进行辅助作业。据了解,高邮市近年来重点打造“551”产业体系,其中光伏产业已成为支柱产业之一。新瑞光电等一批高科技企业的落户,不仅带动了当地产业升级,更成为高邮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GDP、工业开票销售已双双突破“双千亿”。
采风的第二站来到了高邮湖上花海景区。湖上花海所在地原是荒滩,高邮人用生态之笔在这片荒滩之上描摹出3000亩景色宜人的油菜花海。近年来,高邮人用一朵油菜花,吸引了无数外地游客,在春暖花开之际,与高邮邂逅春天的浪漫。据了解,今年高邮湖上花海的客流量同比去年增加了20%。游客的到来,在欣赏高邮美丽风景的同时,也为高邮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未识高邮人,先知高邮蛋。”很多人知道里下河地区的高邮城,是从文学大师汪曾祺的散文《端午的鸭蛋》开始的。步入汪曾祺纪念馆,时光的长廊在此徐徐展开——陈列柜中泛黄的手稿墨香犹存,精心复原的书房场景再现了先生创作时的专注神情,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文学巨匠与故土那份深沉的情感羁绊。在纪念馆的展柜中,汪曾祺生前使用的钢笔笔尖镌刻着岁月的痕迹,眼镜框架上依稀可见时光的印记。《受戒》等珍贵手稿上,那一行行清隽的字迹仿佛仍在诉说当年的创作故事。
此次采风活动展现了一个传统与现代交融、产业与生态并重的县域发展典范,让采风团成员既触摸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也体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意境。 庄文斌 张旭 吴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