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熏拉丝”是什么味道,最后一次在哪里吃,我已经记不太清了,只有一点可以确定,从来就没有觉得这是一道不吃就会“抱憾终生”的美食。
让我印象深刻与蛤蟆有关的,倒是些很久之前发生的小事。小时候,癞蛤蟆到处都是,就算住在市区,也常偶遇这些长相遭人嫌的小动物。
小时候夏天下暴雨后,经常会去水塘捉小蝌蚪,我尽挑大个的捉,我爸爸说这些都是“拿摩温”。我不信,结果不久后家里出现了一群小蛤蟆到处蹦跶。
念小学的时候,班里调皮的男生经常去捉癞蛤蟆放在女生课桌里,只为在听到一句“哟!哈腻心”后放声大笑。
还有一次在小区门口偶遇一只巨大无比的癞蛤蟆,眼睛生得如红宝石一般,莫名觉得好看,就用报纸包起来带回家玩。这只可怜的大蛤蟆被我折腾了一个下午,最后在我父母的怒吼声中,才被一脸懵圈地放回绿化带。
所以在我的概念中,癞蛤蟆是书本中的益虫、恶作剧的道具以及儿时的玩伴,而不是什么美食。没想到一场疫情,改变了上海癞蛤蟆家族的命运。我觉得这是好事,少了一道“名菜”,换来的是孩子们又有机会见到活生生的癞蛤蟆,而不是在我们的讲述中,想象一下雨就会开“蛤蟆大会”的有趣景象。 李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