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邢莹
早在1919年,教育家蔡元培提出了“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教育主张。体育比赛的过程就好比一场浓缩的人生,有高潮与低谷、有顺境与挫折。而在教育者眼里,体育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调节情感、磨炼意志,是人格教育的最好方式。
体育和教育,都有“育”字,目的共通,那就是育人。如今,《意见》出台,为体教融合带来了一场理念变革:将体育和教育充分融合,共同作用于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
事实上,体教融合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但学与训的矛盾,依然存在,毕竟,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都需要时间。由此,读书成绩好的学生,缺乏体育锻炼,参加训练的体育特长生,则被贴上“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标签。
解决学训矛盾,就要做到科学训练,而其中第一条就是优秀教练的到位。中乒院为学生运动员合理安排了打球和学习的时间,训练中,有金牌教练带训,课堂上,有体育专业出身的教师和教授传道解惑。其次,学校和杨浦区教育局联手打造的“一条龙”升学通道,为学生运动员解决了学习的后顾之忧。
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指出,《意见》有两个价值,一是将推动学校体育实现全面育人的价值,第二个价值是国民教育体系将承担起培养优秀的运动人才的责任。在改革中,教育和体育部门将共同打造完整的校园体育竞赛体系和体育后备人才上升通道。
显然,中乒院在十年探索科学育人的道路上,对体教融合的先行先试,正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