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晒谷 菊 给药举要 “赚绩”和方言本字 伊犁天空下 铁路线上的两座旱桥 做饭的意义
第20版:夜光杯 2020-09-24

“赚绩”和方言本字

褚半农

还真遇到过这种巧事。有年我去苏州参加吴方言学术研讨会,正在听取一位学者宣读“方言和本字”论文时,突然接到朋友微信,问“蟋蟀”二字按照上海方言的俗称读音怎样写。我告诉他是“赚绩”,并注明沪语读音是“暂积”。他把我的意见发到群里后,马上引起了波澜,好多人不同意我的说法。

作为方言研究者,我当然知道《康熙字典》中记载着这两个本字的,而且“赚”字还有两种写法。字典中两种写法的前两个读音都为“暂”,其中一个义项是“超忽而腾疾”和“疾走貌”。后一个字释义是“资悉切,音唧,蜻蛚别名”,而蜻蛚就是蟋蟀。从蟋蟀特点看,古人用这两个字是非常准确的。只是这三个字非常难写,一时还会记不住,电脑更是无法打出,而写作“赚绩”,既与本字同音,也便于使用。重要的是,“赚绩”这两个字我们的祖先早就这样用了,且记录在文献中当正字,一代代传了下来,这可在明清文献中找到很多例子。如清乾隆年间苏州人编的《缀白裘·祝发记》中就有例句:“官话呢,叫做促织,直话没(末)叫做赚绩”(第五集第四卷)。到道光年间顾禄的《清嘉录》卷八还是这样:“白露前后,驯养蟋蟀以为赌斗之乐,谓之‘秋兴’,俗名‘斗赚绩’。”石汝杰等主编的《明清吴语词典》收词1.7万多条,其中收有很多同一词语的异形词,有的还有多个,而收入的“赚绩”却没有其他异形词,这正好说明它已被接受和流传有序。倒是近十几年中,我多次在纸媒或网络上看到不少人把它写成“财绩”“才积”等,“财、才”二字,上海方言的读音是“船”,同“暂”根本不同音。

清代学者黄生《字诂》中有“方言有音无字者,经典多借字以寄其音”的说法,“借字以寄其音”方法在各种方言中都存在着,把难写的本字写成“赚绩”就是,这也不失为好办法。苏州大学教授翁寿元大作《无锡、苏州、常熟方言本字和词语释义》共收三地方言本字543个。因同属吴语区,其中大量的本字都同沪语。有的一直在用,如“恘”(坏)、“囥”(藏)等,有的不能用,如把花生、黄豆等放在油里煮,叫“油‘氽’”,其本字在《广韵》《集韵》中由“月、屯、灬”组成,非常复杂,但在《清嘉录》中已经把它写成“氽”了,二者相比,自然“氽”字更能被大家接受而使用至今。有的本字现在看了会感到非常奇怪,如淘米的“淘”,《广韵》的本字是“洮”,有必要改过来吗?我也常收到朋友微信,很多是关于方言本字,要我判断是否准确的。但我要说的是,本字问题非常复杂,还需要扎实的文字知识和大量的文献阅读积累,如不是有志于此事的,一般了解即可,也不必刻意追求。

当前突出的问题,一是乱写白读音字,如将上海人写成“上海宁”、味道写成“米道”等,二是乱写同音字,如几百年来活得好好的“做啥”二字被写成“组撒”,还出现在报纸通栏标题上,某网站不仅这样写,还要大家跟着“学”。这才是需要认真纠正的。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