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幸福 美术家的家 春之约 (中国画) 尝为朵云添新笔 中秋明月照诗心 徐家汇公园是如何规划的
第10版:夜光杯 2020-09-26

尝为朵云添新笔

邵仄炯

2017年,我举办了自己的首次大型个展。当年,正好与朵云轩合作,订制了一套《邵仄炯画唐诗笺》,作为展览的文创和延伸,现在回想起来,展览有一个章节名为“云水篇”,这个“云”,就是“海上有朵云”的“云”,是朵云轩的“云”。

小说《金锁记》开篇,把三十年前上海的月亮比作“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朵云轩木版水印制笺确实也可以作为近代上海的文化符号和城市印记。

“朵云”是旧时书信的雅称,上海朵云轩自创立起便从事信笺、画笺等文房纸品的木版水印的印制,所制笺纸,无奇之不备,有美之必臻,幅幅神采,妍妙辉光,深受文人雅士喜爱。木版水印制笺也贯穿于朵云轩木版水印技艺传承之中,同样也已有120年。

2017年“朵云轩木版水印制笺工艺”项目获得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资金支持。在搜集整理晚清民国《朵云诗笺谱》集古卷和海上名家卷的同时,据朵云轩木版水印掌门人郑名川先生说,木版水印制笺正好是“传统工艺振兴”的一个抓手,在集古、仿古、变古之外,朵云轩首次邀请当代书画家创作笺画,打算做一套“当代卷”。正好我又是老“朵云人”,气质调性都与朵云笺“画须大雅,又入时眸”——经典性与时代性要求相符,所以,我幸运地成为了当代卷的首位作者。

《朵云诗笺谱》是朵云轩百二年来,选辑雕印的第一部笺谱,汇集朵云轩早期制笺、明清画笺等,意义非凡。当代卷可以视作是对经典的致敬,能借由朵云轩的百年技艺,忝列于前辈先贤之后,我更觉兹事体大。选题确定后,郑名川先生和第四代木版水印雕版技艺传人李智兄多次到我的工作室商讨,从选句、构图、形式、款识都推敲再三,我则为这套画唐诗笺“量身定制”了画稿,用线描的方式来表现山水意境。文史大家瞿兑之《说笺》有论及“刻笺另须一种画手,犹之刻墨合镇纸之属,皆须有别裁,笔意宜简,布局宜疏,而疏简之中又不令其单薄方佳”,由李智兄精刻的板芯可以说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一把拳刀就像画笔,有顿挫,看得见轻重缓急。最后,又假手过朵云轩多位年轻匠人的各道流程,呈现在眼前的这套诗笺比传统开本小了一些,笺纸用色深沉,印制精良,完美还原了原画的面貌,古意十足,以致后来网上有一公众号在介绍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海上老信笺时,也误将其选入其中,私下我也将之当作文友对朵云轩这次尝试的一种变相肯定吧。如今,我的这套画唐诗笺也成了朵云轩木版水印微店里的常驻客,可以说,也代表了我对朵云轩的一份感恩的心意。

2000年,我告别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即转入朵云轩旗下的上海书画社,正值朵云轩百年庆。几年后,我又从艺术经营转入编辑岗位,直到近年转向教育岗位和创作才离开,然后在朵云轩的经历可以说也造就了我的底色,让我对艺术建立了多维度的认识:艺术作品的生命,前半生是艺术家创造的,后半生也许是艺术经营与传播者创造的,两者结合才能赋予艺术作品完整的生命呈现。

程十发先生曾为朵云轩题句:“海上有朵云,辛勤播艺风”。那时朵云轩85周年,我10岁,懵懂之间与艺术结缘。21世纪初,我入行于此,开启人生艺术旅程。20年后,回望在朵云轩的青春岁月颇多感慨。愿海上朵云:天光云景,再造时代艺境。

明请看:1989年由《朵云》杂志发起的董其昌国际学术研讨会引起关注。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