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非遗客厅,体验异国文化;兜兜汽车展区,感受酷炫科技;展现“十八般武艺”,聊聊合作意向……
前天开幕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物质、文化好物云集,让身在“四叶草”展馆中的参展商、观众和媒体记者逛得不亦乐乎。而正式开门迎客的第一天就为参展的新西兰外资公司颁发了首张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签下首个价值5亿美元的采购订单,则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的诚意。
热闹的场景,令国外媒体和网友不由得感叹疫情背景之下的这场进博会,为世界经济复苏、提振世人信心注入的更多正能量。
这里的一切很吸睛
千万别以为进博会只是参展企业在意的事。
悠扬柔和的音乐,搭配绚丽光影的夜上海。社交网站一段进博会举办地、上海的黄浦江畔夜景的直播视频,吸引了众多外国网友的目光,他们纷纷在评论区里留言道:“太美了!”“欢乐之城!”“哇,上海的美丽灯光。”
这两天,与进博会有关的图片和视频,总是格外能引起外国网友的兴趣。除了夜上海,正在进博会上展出或是已经投入使用的黑科技尤为吸睛。
中国媒体在社交网站上开出的直播间里,外国网友一边看着中国记者在“四叶草”展馆中用英文介绍场馆内各色新奇玩意,一边点赞,送上越洋的祝福。进博会汽车展区中,各家车企酷炫的新款“尖货”和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最新技术展示的照片,更是引来了一大波外国车友的啧啧称赞“太酷了!”还有学会了中国网络用语的外国网友点赞“666”。
除了这些尖端、前沿、吸睛的展品,主办方为本届进博会顺利举行准备的高科技防疫设备,也成了外媒竞相报道的对象。《西日本新闻》和朝日电视台等就向日本民众详细介绍了在会场周围运营、能自动对乘客测温、为车内进行紫外线消毒的穿梭巴士的情况。
进博“磁力”难抗拒
在各家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参展第三届进博会的企业眼中,进博会是一个互通有无、积累人脉、争取订单的关键平台,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极大冲击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之下。
对“老朋友们”而言,进博会的“磁力”难以抗拒。今年是宝马集团第三年参会。马来西亚《星报》报道称,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认为,进博会是中国持续开放的象征。在过去的40多年里,正是开放为中国带来了可持续的成功。”
而“新朋友”之所以愿意成为“头回客”,除了疫情冲击正常贸易往来带来的压力外,更多的是出于对中国市场和经济韧性以及复原力的信心。
全球轮胎行业知名企业米其林在1月底就果断报名、成为本届进博会的“头回客”。在第三届进博会开幕倒计时的100天之际,米其林又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签下了3年长期参展的合作备忘录。米其林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伟书杰表示,今年的进博会上,除了展示自家丰富的产品外,还将抓住契机寻找新的商机和潜在合作伙伴。马来西亚《星报》援引伟书杰的话报道称,“像进博会这样的平台,对帮助世界经济复苏和恢复人们的信心都十分重要”。
开放的承诺,就像磁力一样,吸引着“回头客”年年回头,“头回客”升级成为“回头客”。
乌兹别克斯坦媒体评论称,中国通过进博会积极回应了当前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各国对扩大国际合作的关键诉求。
在线上为参展的本国企业“站台”的挪威贸易、工业和渔业部国务秘书桑德-艾登表示,中国举办进博会,迈出了开放的重要一步、采取措施保障贸易和就业,不仅将推动贸易往来,也将促进经济全球化。桑德-艾登期待,挪威与中国进一步挖掘潜力,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两国共同利益。
事实上,开展国际合作,是世界各国当下的关键诉求,也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推动经济复苏的有效出路。正如希腊学者乔治·措格普洛斯在听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进博会主旨演讲后所分析的那样,习主席屡屡提及“开放”,发出加强国际合作的信息,而国际合作正是解决国际问题的基础前提。
比利时《晚报》写道,进博会的特别意义和重要性已经远超一个普通的贸易展览会,它将为深陷困境的世界经济带来“光亮”。
本报记者 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