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上海市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表彰名单 上海新晋5区亮出绝活各有特色
第4/5版:要闻 2020-11-21
你想象中的“全国文明城区”是什么样?

上海新晋5区亮出绝活各有特色

闵行区革新村新貌 本报记者 张龙 摄

街道整洁、环境优美、邻里和睦、人人都有获得感……你想象中的文明城区,是不是这个样子?昨天上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上海市闵行区、崇明区、松江区、金山区、青浦区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区称号,嘉定区、徐汇区、静安区、奉贤区、浦东新区、长宁区通过复查确认保留荣誉称号。作为“全国文明城区”新晋成员,为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五个区铆足了劲,结合自身特点,亮出了各自的绝活。

闵行

蝉联三年,“优秀生”的秘诀在这里

2018年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开始以来,在中央文明办组织的年度测评中,闵行连续三年成绩均位列直辖市24个提名区第一。闵行取得三连冠的秘诀何在?

据介绍,2018-2020年,闵行继续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三年来,闵行始终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的创建宗旨,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和有效资源,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城区文化品位和群众生活品质,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闵行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作为全国第二批试点,初步完成闵行“3+X”文明实践阵地网络体系建设,建成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14个、居村文明实践站543个、文明实践益空间114个。全区注册志愿者达48万余人,占常住人口的19%。以市民修身推动道德涵养,建成市、区级市民修身基地34个,打造“传统文化”“美丽乡村”“红色印迹”等市民修身主题线路8条。举办文明家庭创建主题活动暨“家风·家道·家文”市民修身系列讲座28场,受益群众达1500余人次。截至8月31日,全区线上市民修身学习注册人数达52.35万人。

闵行注重丰富群众文化内涵。建设社区“邻里中心”97个、农村“文化客堂间”25个、24小时自助“城市书房”11个;上海合唱节、广场舞大赛、沪剧节、太极文化节四大群文特色品牌长期落户闵行;广泛开展清明“传承红色基因、追逐时代梦想”、端午“召楼粽情”、“七夕筑梦 大爱古美”、中秋“月满马桥”、“大地飞歌——2019中国农民丰收节”等“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九九重阳·颛桥糕会”成为上海市重阳节庆项目,“读书·最美”市民读书活动荣获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闵行特有的“修齐讲堂”文化品牌,2017年开讲至今累计举办2446场;网络文明传播成效显著,原创网络周播剧《寻找改变的你》,制作文明修身H5小游戏,在各大网络媒体传播,观看人次超过百万,荣获中国文明网“十佳新媒体创新案例”。

近年来,闵行举全区之力开展“五违四必”综合整治,累计拆除存量违建1865万平方米,居上海首位;打通区域内59条断头路,完成330公里河道综合整治,新增绿地和公园面积640公顷,61个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667个小区进行了“美丽家园”施工改造,788条段道路建成“美丽街区”,全域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完成100个红色物业示范社区、14条诚信示范街、16个文明行为示范圈创建,开展最美社区圈、最美服务圈、最美商业圈、最美街景、最美公园、最美河道、最美菜场等十类最美行动项目151个;持续开展菜市场及周边环境、背街小巷、农村公厕、三类沿线、文明交通等专项整治提升行动,全面提升城区环境建设和服务管理水平。

崇明

人人参与,切身体会城区面貌“蝶变”

在崇明,人人都是创建文明城区的参与者,人人都有创全主人翁意识,成为全民自觉行动。

创全以来,每一个崇明人都能切身体会到身边实实在在的变化,社区环境更加干净整洁,路边车辆停放井然有序,菜场买菜舒心放心,道路交通畅通无阻……城区面貌在“蝶变”的同时,居民的文明素养也在悄然提升。

“对于创全,居民的态度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改变,从开始理解,到真正支持,最后主动参与进来。”家住城内小港社区的居民钱秀芬说。70岁的钱秀芬退休前做了几十年的居委干部,如今又以社区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创全工作中。她说,在之前几十年的居委工作中,也参与过历年来多次小区环境大整治工作,但从没有哪次像如今的创全一样,自上而下高度重视,居民认同感和参与度如此之高。

小港社区内既有小区也有城中村,还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背街小巷,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曾经,墙壁上贴满了小广告,楼道里堆着各色杂物,公共绿化带成了居民的私人“小菜园”,甚至还有居民运来整车的泥土,铺在小弄堂两侧的水泥地上种起了蔬菜。“除了逐户上门做工作,做好宣传发动外,首先要做的就是我们带头干。”小港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薛丽说。乱堆物、乱停车的现象消失了,小区绿化带恢复生机了,墙面洁白一新了,邻里之间的氛围更融洽了。

创全工作启动以来,崇明对各大菜场进行了硬件设施的改造大升级,并优化摊位布局,杜绝占道经营。每月,区创全办还组织监管部门、市民巡访团,对全区53家集贸市场进行督查、测评,通过专业手段和老百姓的直观感受,每年度评出12-16家“市民最满意的集贸市场”,通过各大媒体平台公示。对不达标的,则要求限期整改。几轮下来,测评分数、市民的满意度普遍提高。

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市民的文明素养也随之提升。城内八一路北门路口是人流密集地,骄阳下,行人过马路时都会在路口等候红灯变绿,随后再迈步穿越横道线。在路口智能语音系统的提醒下,一些在路口外等候的市民也会自觉退回人行道上,看不到随意乱穿马路的现象。

八一路商业街附近曾经还是乱停车现象的重灾区,近年来,通过严格而合理的非机动车静态交通管理措施,非机动车乱停放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治理。一眼望去,商业街上热闹有序。崇明交警大队的民警告诉记者,交警部门加强对行人乱穿马路等行为的管理,通过疏堵结合的方式加强非机动车静态交通管理,减少非机动车乱停放现象。几年前,通过电子警察抓拍到的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和非机动车乱停放每天都有几十起,而现在每天这两个数据加起来仅是个位数。

松江

志愿之城,“河道天使”守护浦江之源

“即使今天没有巡河任务,只要经过河边,我也会下意识地多看两眼。”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内有一条景观河,宿舍边还有一条“学生河”,大三学生樊晓朋每每经过,都要细细打量一番。

这不是单纯的欣赏,更是他的“职业病”。原来,除了是一名学生,他还有另一个美丽的身份——“河道天使”。

樊晓朋所在的松江区“河道天使”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于2017年3月,由松江大学城七所院校和广富林街道文汇路管理站组成。“又去巡河啊?”只要看志愿者们穿上统一的橙红色小马甲,宿管阿姨就会笑眯眯地问一句。

河面是否漂浮绿藻?水质浑浊还是清澈?岸边有没有垃圾……这些都是巡河的重点关注任务。目前,立信学院的“河道天使”共有20名,轮流值班,一次巡河需要花上半小时到一小时。如果遇到问题,大家就会拍下图片,上传到“松江水务”App的巡查日志里。“一到两天就会有专人清理,并且反馈信息。”樊晓朋说。

松江地处浦江之源,志愿者们也对水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回,文汇路管理站党支部书记潘栩彦带着志愿者们去了松江水文化展示馆,感受浦江的水文、水景、水韵、水情。“只要有保护水环境的意识,我们每个人都是河长。”这句话让樊晓朋印象尤为深刻,也勉励着“河道天使”们为保护环境贡献力所能及的力量。大一就加入志愿者队伍的他,担任“河道天使”已有两年。从被学姐带进门的新手,到活动的校内负责人,樊晓朋希望这份志愿精神能够一直传承下去。

“大学生志愿者当起民间河长,在提升他们的环保意识的同时,也让他们参与社会治理。”潘栩彦是松江大学城辖区内14条河道的二级河长,他告诉记者,“河道天使”志愿者的人数每学期固定在70人左右,这种校地合作模式,也让松江的河道边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文汇路商业街有800多家商户,“河道天使”们还经常向商户与路人发放宣传资料,带动商户一起参加河道治理,形成校区、社区、商圈的多方联动。“河道天使”团队所在的广富林街道,此前获评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河道天使”,是松江打造“志愿之城”工作品牌的一道生动缩影。目前,全区共有实名注册志愿者46.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6.5%,志愿者活跃率达73.2%,17个街镇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志愿服务已经形成风尚。无论是常态化防疫、美丽家园建设,还是推进垃圾分类、厉行节约等,穿梭在大街小巷的松江志愿者们,点亮城市文明之光。

金山

崇德向善,“好人文化”定位精神坐标

2019年11月7日对于吴衡来说是难忘的。这一天,他躺在华山医院的病床上,左右手臂都插上了无菌采集管,血液经由采集管流向真空袋。“大概一个多月前,我接到了上海市红十字会的求助电话,之前接受我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受助患者病情出现了反复,需要我再次捐献淋巴细胞。”吴衡是金山工业区朱行居委会的一名工作人员,也是金山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团队的一员,在决定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那一刻,他所希望的就是有机会救人一命。

2017年4月7日,吴衡第一次接到上海市红十字会的电话,被告知他与一名男性白血病患者配型初步吻合,希望他能进一步配型。“每一个捐献志愿者都在等待配对成功的这一天,毕竟能配对成功只有十几万分之一的概率。”接到电话的那一刻,吴衡“想都没想,就直接答应了”。经过后续的高配、体检,同年8月8日,吴衡为患者成功捐献304m l造血干细胞,这份“礼物”为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者送去了生命的希望。

时隔两年,当再次面对这样的选择时,吴衡一边纾解家人的担忧,一边义无反顾地签下了捐献同意书。“第一次捐献比较紧张,一切都是未知。这次捐献轻松了很多,采集流程我已经烂熟于心了。”再次躺在采集床上的吴衡,显得轻松了很多。

两次捐献“生命火种”的吴衡成为金山区“二次捐献”第一人,但说起这件事时,他却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在我身边有很多像我一样的人,我的同事、同村的邻居中,都有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我也是受大家影响才成为一名志愿者的。”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8400名金山青年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44人次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在上海的造血干细胞捐献活动中,这个志愿者团队高密度的成功捐献比例,成就了独特的“金山现象”,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金山好人”。

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蔡蕴敏所带领的“蔡蕴敏伤口造口工作室”,不仅成为专业领域的品牌实习基地,还连续成为全国“学雷锋”示范点;山阳中学的“吴永祥工作室”,使山阳民乐的特色教育得到了传承和发扬……近年来,金山区把“好人文化”作为城市建设的精神坐标和全国文明城区创建的重要内容,通过多渠道、多途径不断加强好人文化的挖掘、培育和宣传工作,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通过以“金山好人”为载体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持续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树好时代新风、立好精神支柱、建好精神家园、筑好精神高地,为金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道德支撑和精神力量。

青浦

科技赋能,“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品质

8月31日上午10点,青浦区赵巷镇城运中心大屏上,AR视频巡检系统锁定了镇区一处非机动车乱停放的画面。指挥中心的值班人员立刻联系到辖区内应急处置队伍,并通过单兵系统视图联动,从发现问题、到处置解决,整个过程只花了10分钟。

这样的案例在青浦还有很多,而这背后,离不开环环相扣的城市精细化管理。如何让科技为城市精细化管理赋能,切实改善市容市貌,提升群众获得感,是青浦区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时重点绸缪并不断突破的一项工作。

借力“网格管理”,青浦将创建点位同步纳入网格化管理体系,全区68个责任网格、389个管理单元,针对高发、易发点位问题纳入“10+X”类重点巡查事项,有效实现在24小时内得到100%高效处置。而依托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运用高清视频资源和智能化应用场景,以辖区问题为导向,制定巡查处置重点事项清单,突出联勤联动,实现问题快速发现、高效处置全闭环。

让遍布全区的视频资源成为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的“利器”,为此,青浦整合了全区2.8万余路视频,对相应区域情况予以全时段了解,并在村居联勤联动工作站安排专人开展视频巡查发现问题。据统计,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期间,视频巡查发现各类问题983件,有效地对人员巡查进行了补充。

发现问题如何第一时间上报?按照应用为要、管用为王的要求,青浦区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上开发了垃圾堆放、积水管理、乱穿马路、非机动车管理、机动车管理等12类智能化应用场景,实现了对重点区域街面问题的自动发现、自动派单、自动核查、自动结案的闭环管理,提高了街面问题的发现、处置效率。

这一系列的部署在第三届进博会期间迎来了“大考”。进博会期间,通过“一网统管”人工视频巡查和视频智能化应用场景相结合,线上线下协同配合,巡查模式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实现了对进博会重点区域街面问题自动发现、自动派单、自动核查、自动结案的闭环管理,同时,重点区域发现问题做到“103060”的时限处置,确保进博会场馆周边秩序井然有序。近期,该管理模式获评首届“上海城市治理最佳案例奖”。

本报记者 毛丽君 鲁哲 李一能 杨洁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