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5日 星期日
南京都市圈再“扩容” 治水美村引客来 “一码管地”赋能空间智治 以“新视角”聚焦全域亮点 打通交通瓶颈  串联田园乡村
第12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2020-12-08
南京江宁“小川藏线”让村民出行变通畅

打通交通瓶颈 串联田园乡村

初冬时节,一条“网红路”又开始在徒步、骑行爱好者的朋友圈刷屏——短短2.8公里一段盘山路上,连续有38个弯道,部分道路两边都是险峻的“悬崖峭壁”,整条路高低落差最大达七八十米,吸引很多人前来感受这一份惊险与刺激。

这条被网友称为“小川藏线”的公路是江宁县道“板汤线”的一段。这条县道全长8.5公里,横穿青龙山南北,串联起东山佘村和汤山龙尚村。对附近村民来说,它不仅是出行之道,更是通往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一座山阻隔两个村

刚刚过去的双休日,东山佘村村口的土菜馆又迎来人流高峰,店内,老板孙海军正忙着招待客人。

4年前的佘村可不是这样。“穷困又偏僻,别提游客了,连村民都不愿意留下。”孙海军说,那时候村子对外只有一条不足两米宽的上佘路,骑车去东山集镇要花上1小时。

上世纪90年代,村里兴起采石业,虽然集体经济一度红火,但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2006年,村里陆续关停所有采石场。但由于缺乏支柱产业,佘村的发展按下了“暂停键”。

2016年,乘着建设美丽乡村的东风,佘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小山村面貌焕然一新。但新的烦恼很快到来。“村子人气不高,游客很少。”佘村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张政说,彼时山对面的汤山已经颇有名气,但游客要想从汤山来东山,必须从S337绕一圈,要花上近1小时。相同的烦恼也困扰着山对面的龙尚村。2016年,该村还是“市级经济欠发达村”,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下的要么种田,要么采石,产出低下还污染环境。

就这样,一座山阻隔了两个社区,“打通一条农村公路,让它通车惠民”,成了许多江宁交通人的念想。

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就业

2018年,以原生态保护沿线林地资源、不破坏沿线环境的建设方案出炉,这条小小的农村公路建设终于提上了日程。次年,“板汤线”正式建成通车,直接拉近了东山、汤山两个街道的距离,将驾车时间从1小时缩短到20分钟,不仅方便了山两边的村民出行,更“带火”了两个山村的乡村旅游。

由于游客众多,佘村后山原先一片开山采石留下的矿坑被客商相中,投资近9000万元开发水上漂流项目——“龙出没”漂流,不仅把废弃矿山变废为宝,还填补了南京漂流项目的空白。不少社会优质项目也主动“找上门”,解决了不少村民的就业问题。

眼见村子发展越来越好,村民杨忠志回乡了,在“龙出没”景区打工,每个月收入能有5000元。没过几年,孙海军利用自己房屋开起了农家乐,生意越做越红火,最忙时一天能接待五六十桌游客。据了解,目前佘村已有200多名青年返乡,近500人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去年全村累计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旅游收入超2000万元,人均收入3.7万元。

贫困村摘掉“帽子”

“小川藏线”的开通,也为龙尚村带来发展机遇。每逢节假日,不少游客专程自驾前来游山玩水,当地农户种植的蔬菜、水果不再愁销路。不过,在龙尚村党委书记孔石峰看来,村子的潜力还不止这些。“村子‘山谷—水系—田园’景观独特,完全可以发展乡村旅游。”近年来,该村陆续引进葡萄主题酒店、亲子乐园等优质项目。如今,已成为南京近郊休闲旅游胜地。2018年年底,该村低收入农户全部脱贫,去年村人均年收入超3.5万元。

“小川藏线”是农路建设助力江宁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江宁区累计提档升级农路上千公里,不断推动农村公路与乡村旅游、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等融合发展。先后建成了联一、联二、正东线等一批美丽农村路,串联起316个特色田园乡村,带动周边百姓收入大幅提升,成功“织造”出江宁农村的幸福生活路。 杜莹 薛万强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