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玥)二胡名作《第一狂想曲》是如何创作出来的?由上海音乐家协会、上海音乐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狂想与筝情——王建民新书首发暨分享会”日前在上海黑石公寓举行,作曲家王建民与二胡演奏家邓建栋、陈春园,古筝演奏家祁瑶等业内人士一同聊起作品背后的故事。
从1988年到2019年,王建民31年里共创作了5部狂想曲。今年,上海音乐出版社首次集结出版了由他创作的经典二胡和古筝作品,收录于《王建民二胡狂想曲》《王建民古筝作品集》中。图书配套“扫码听”,是全媒体融合的作品集。
在王建民创作的大量作品中,“二胡狂想曲”被视作一个十分特殊的创作,在分享会上,王建民和邓建栋坦露了当初的创作心路。
32年前,将从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毕业的邓建栋正在为自己的毕业音乐会寻找一首创新的曲目,听过几次王建民写的作品,邓建栋眼睛一亮,“如果将来二胡有这样的创作,那多有意思!”于是,用现在的说法,邓建栋当即委约王建民创作一部二胡作品。几个月后,邓建栋收到曲谱,打开一看,无论是创作的手法、创作的语言,包括记谱,都是过去没有见过的。自己能完成吗?邓建栋心里也打了个问号。
两个月的闭关研究,以二胡合上钢琴伴奏,双方都很满意,于是有了《王建民二胡狂想曲》书里收录的这一版1988年的录音文件。这首作品在南艺演奏厅演奏完后,反响很热烈。以西方题材融入民间音乐,王建民走出了一条新路,全新的语汇和手法,从整体上颠覆了此前二胡音乐创作的固有思维模式,开辟了二胡音乐的全新语境。陈春园说:“自从1988年王老师为邓老师写下了第一部二胡狂想曲以后,我们二胡就满怀信心地走进了狂想曲时代。”这一狂想,就一路“狂奔”到了2019年首演的《第五二胡狂想曲》。
王建民的狂想曲系列至今还是考验二胡演奏者综合演奏能力的试金石,他的古筝作品同样如此。祁瑶认为,王建民每一首作品都是作曲家对世界看法的浓缩。要了解他的音乐世界,首先要了解他,了解“音”之外的世界。他在作品中将西方的曲式、和声融合了中国的地域音乐、古诗词作品以及戏曲音乐,采用中西融合的方式,讲述中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