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9日 星期六
长城冬意 紫砂壶 我当房东 第二次握手 捡一篮地皮菜 让更多人享受昆曲之美
第11版:夜光杯 2020-12-19

第二次握手

张林森

我和老伴当年在同一村插队,退休后虽各有兴趣爱好相投的朋友圈,但我俩还有个共同的朋友圈。几十年了,这个圈的朋友虽聚少离多,但经得住岁月考验,友情牢不可破。

这个共同的朋友圈就是当年在一个村的知青们。

如今,退休之后生活安定、有了空闲的我们,很自然地想起了当年的插友们,真想再见见面、唠唠嗑。如今不流行写信,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吧。我俩曾去陕西旅游,想借机跟西安、宝鸡的插友们见个面。老伴打了一通电话,或在女儿家来不了,或离我们行程线路太远赶不上。平时跟其他人打电话,不是销号就是没人接,当年亲密无间的朋友一个个失联了。

谁知天无绝人之路。今夏我在手机上偶见有推荐“一个村”的帖子,该网站可以查看全国各地村庄的新貌。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按序点击,果然进入了自己插过队的村庄,有简介、图片,还可以留言找人。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我关注留言内容,大多是找人的。最近一条挂半年了,称自己1970年来此插队10年,现在年轻人不认识了,但认识村小店的XX。我看过兴奋无比,忙跟老伴一起分析,当年能到小店工作的不是贫下中农代表就是女知青。而XX是前者,留言的就是女知青了,很可能就是我们要找的她!于是,我也留言:这位插友,你是宁波的某某吗?时隔一月,回音来了,说自己正是。问我是谁?能认识你吗?我回答:“太能了!我是张林森,正在找你。”

我们互加了微信,询问彼此近况。她说前些年她家拆迁,搬家时通讯本失落,所以一些插友都失联了。好在她还联系着陕西的插友,便提议组建一个知青群。新群建成了,大家一致推她当群主。我把大家有缘重逢比作“第二次握手”,大家觉得有道理,冒泡的积极性甚高,啥都想放到群里来说。有的回忆刚下乡时辛苦劳作一年,到年底分红还要倒挂生产队的口粮款;有的抱怨当年上大学的名额被人半途掠走等。确实,我们都多多少少遇到过阵痛,但当我们退休后再看政府对老年人的关心,着实感受到日子一年比一年好过,所以觉得在群里我们也要朝前看,多讲正能量的话。于是,有的晒出了拆除老房造新房的图片,对早日搬新居充满期待。群主自嘲是儿子家的“义工”,却不谈自己的辛劳,只讲含饴弄孙的幸福。有的晒出了自己补拍的婚纱照,弥补了当年的缺憾。有的先晒自己当年务农的集体照,再晒现在的合家欢,我们赞他冻龄、越活越年轻。还有群友把自己普通的午餐拍照传到网上,也引发议论,有的说老年人吃得简单清淡有益身心健康;有的劝别太节约,想穿点,你不是吃不起。众人嘻嘻哈哈,当事人咋想还咋吃。

转眼建群满月了,群主不满足在手机上你一言我一语,发起了视频通话。众人齐刷刷报到,多年未见,一下在视频里看到尊容,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说乡音未改鬓毛衰,头发白咱不愁,只要乡音友情不变。大家同意我的提议:今天“开会”都说家乡话。视频电话顿时成了老宁波开会,张张笑脸开口都是亲切的乡音、美好的祝福。半个世纪凝成的深厚友谊,此刻又有新的升华。

我们能有机会第二次握手,要感谢时代的进步、祖国的变化,互联网平台和智能科技的普及。我们的老年生活会更丰富,日子会更美好。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