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宁
“生活秀带”“人文水岸”“艺术商圈”“江河驿站”“阅读空间”……如今,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转角都能遇上这样的美妙空间。
一江一河滨江岸线的贯通,以及滨江沿河景观的落成,无疑大大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而在我们身边,上生·新所、浦东八万吨筒仓、杨浦区图书馆新馆、三邻桥体育文化园等许多小而美的空间,同样让人目不暇接。更重要的是,文化、艺术、设计、创意等元素的注入,为这些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空间增添了浓浓的人文气息。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更新以及微更新是上海这几年的大课题,无论是老建筑的改造,还是新场馆的建设,以及街区的规划、商圈的重构,都因考虑到市民的文化需求而更富内涵、灵气和温度。
未来,上海还将打造更多高品质的公共文化空间和公共体育空间。在城市微更新过程中注入文化内容,已经成为“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