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9日 星期六
广告 第四届进博会招展启动 数百家企业已签约报名 另一种鸿沟 用一颗“医者仁心”当好“跨界代表”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全域封关验收
第6版:上海新闻 2021-01-21

另一种鸿沟

吴强

老年人遭遇的“数字鸿沟”正在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但还有另一种鸿沟,是否引起我们足够关注呢?

老年人的“鸿沟”表现在对飞速发展的数字生活、对无往不在的互联网生存的不适应,表现为生活中遭遇到的各种不方便:打车难、购物难、就医难,等等。年轻人潇洒一挥、随手一点的各类场景中,老年人——当然,不是全部,数字生活玩得溜的老年人也大有人在——却因为不熟悉新工具显得十分无力。我相信,老年人对新生活的不适应古已有之,甚至多多少少、代代如此,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确实把这种不适应放大了好几倍。

如果说老年人遭遇的“数字鸿沟”是“不及”于互联网的话,那么,被称为互联网“原住民”的年轻人——当然,也一定不是全部,善用数字生活的年轻人也大有人在——则是“过”于互联网。

每当我看到地铁车厢里,背着书包、穿着校服的学生,从上车到下车,甚至下车了也还目不转睛盯着手机屏幕,尤其不是在阅读而是在打电子游戏的时候;每当我看到快餐店中,三三两两的孩子为手机游戏中虚构的人物、情节沉醉,不仅对食物还对周遭都无感的时候;每当我听到孩子们说起游戏就滔滔不绝、说起学习就兴趣寥寥,听到身边朋友感慨对控制孩子使用手机时长感到无能为力的时候,我总觉得这样的孩子,与真正的现实生活间似乎也隔着一条“鸿沟”。

老年人面临的“鸿沟”,通过各类互联网应用的适老化改造、年轻人的传授、老年人自身的逐渐习得,或许能得以渐渐填平。年轻人遭遇的“鸿沟”,却让他们越发沉醉其中,甚至被数字生活篡夺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然而,他们所沉醉的数字生活却是狭隘的,在获得这种时代所赋予的便捷体验时,可能逐渐丧失了对真正现实生活的感受能力甚至是感受兴趣;而且,这种后果是互相加强的:越是没有兴趣就越是没有能力,越是没有能力就越是没有兴趣。

古语有云,过犹不及。出于对老年人关爱,我们关注“数字鸿沟”;出于对年轻人的关爱,我们同样也应该警惕这另一种鸿沟。如果说前者代表了人类社会的温情和善意,后者是否代表了明智和远见呢?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