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新书速递 一撮盐引起的化学反应 在沉默中发光 三本厚厚的长篇小说
第10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2021-03-14

在沉默中发光

◆李泳贤

《星在深渊中》是上海作家默音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作品最初构想于2008年,和作者上一部长篇《甲马》的初稿时间重合,一部写云南,一部写上海,组成默音小说的世界。

故事开始于一桩案件,独自居住在丰年小区的自由职业者陈晓燕在家中遇害。以警方的盘问作为线索,读者逐渐走入集中于小区周边街道的故事空间,认识生命轨迹交错于陈晓燕周围的人们。或许是多年译介日本文学文化的缘故,默音的文字总是带着一些茗茶清苦,就像打磨钢笔尖而得到的阻尼,钢笔因此写在纸上发出微涩但悦耳的沙沙声,随节奏而来的是故事一字一句不紧不慢的实在感。

蛋糕酒号处在事件中心,原因是陈晓燕前一天来此订了半打蛋糕。这间店铺白天是蛋糕店,晚上是酒吧,经营者是患有失语症的年轻甜点师杨其星和她的哥哥杨树海,这里是小说叙事的中心点,尤其以杨其星为媒介,生命中最难忘的事件一一映现,形成小说最基础的图块。默音说,这部五百多页的长篇小说诞生于四五则中篇的“遗迹”里,不受控制、自行生长。十六个章节对文本进行分割之后,又以分隔符进行标识来切换视角,每一段回忆或者旁逸斜出的一个故事,几乎都可以单独阅读。而这种文本单元催生的阅读逻辑,是唤起记忆,使读者通过细节间的勾连,完成拼图——是更为主动的过程。

与结构相应,角色们时常毫无预兆地被拉入回忆里,一种气味、一个词语,相似的身影,都可能在日常生活中砸出裂缝,过往不遗余力地挽留,于是人们像被丝线缠绕,频频回首,便由裂缝坠入深渊。因而进行中的案件这条线索则进展缓慢,甚至逐渐变得不再重要。蛋糕酒号的老板、美丽的花店店主、风头正盛的青年画家和他事无巨细包办一切的妻子,他们与陈晓燕共享一些回忆,却都怀揣着无法讲出的秘密,这些不能出口的秘密迫使我们重新思考“失语症”这一主题的更多内涵。

患了失语症的病人,无法理解语言,也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他们和世界间蒙上了一层雾,在迷宫中寻找出口。失语症患者杨其星作为小说主轴之一,却无法提供以她为视角进行叙述的内容,造成强烈的断裂和失衡感。正如作者在扉页所引用的“语言对人类来说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而是从根本上支撑其自身存在的东西。”失语症带走的不仅仅是语音、意义,更是存在。在失衡中我们体会到深深的无能为力。

而小说中固守秘密的人同样是无能为力的失语症患者。过去的伤害和痛苦塑造了他们的性格,也加固了沉默。他们独行于自己的宇宙之中,周围是汹涌澎湃无声的情感,宇宙们碰撞的一瞬间就已经最大可能地远离了彼此,说不出口的话势不可挡地溶解任何亲密关系。

如果说以上两层都是为了情节需要,那么“失语症”还具有更多的象征意义。现实中有这样一款游戏,也许是书中《光行者》的原型。该游戏最初上线时,希望创造一种新的游戏社交方式——玩家们不使用文字,而是通过收集和给予蜡烛道具,或使用表情动作来交朋友。语言系统的退出不会带走真切的情感交流,反而澄净了芜杂的交往环境。然而,这款游戏最终还是不可避免地改变了模式,玩家们像玩其他所有手游一样交友,众声喧哗里,最初的理念失败了。

这或许正是当下生活的恰当隐喻——铺天盖地的信息、形形色色的社交软件“塑造”着我们,我们发着类似的动态,说着相同的流行语,但常常错位。那些传送到大脑,又从嘴边、手指流出的文字,大部分都成为无意义的灰烬。我们成了“失语者”,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失去了语言的能力,而是我们的语言失去了应有的本质。

在这样的世界,我们该如何存在?彼此的意志怎样完整地交换?自我与自我之间的错位怎样弥合?默音创作这部小说,以具有社会现实意义的故事作为容器,触及了这些待解的、深刻的问题。她的答案似乎是“星”,是“星在深渊中”的“星”,也是杨其星的“星”,在沉默中发光,在沉默中洞悉一切,照亮深渊中挣扎的孤独宇宙们。关于你我能不能从缝隙中生出善意、彼此触碰,她的愿望、她的答案是——“会好的”。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