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修缮师徐禕铭(左二)在现场实地勘察 本报记者 张龙 摄
从事住宅修缮改造6年来,普陀区房管局住宅修缮管理中心副主任徐禕铭,遇到过许多难啃的“硬骨头”,每当此时,他总是扪心自问:“如果房屋漏水的家住着的是我的爸爸妈妈,我会怎么做?”于是,一个个难题在他面前迎刃而解。
接手“烫手山芋”
白玉新村50、57、64、71号等4幢房屋的6楼与7楼之间,存在一个退台(露台),对这个部位应该如何改造,一直是历年修缮改造中居民争议的焦点:6楼居民希望实施平改坡,确保退台部位屋面的防水和隔热功能;7楼居民要求保留退台部位的既有使用,觉得平改坡将减少窗户采光。“有人劝我,这事属于居民内部矛盾,让居民自己解决就好,没有必要插一脚,容易吃力不讨好。”
徐禕铭却主动请缨,揽下了这个“烫手山芋”。在多次踏勘现场并与小区居民深入沟通后,徐禕铭提出了“平改平”、“平改坡”、“平改缓坡”等多种退台改造方案设想,力争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量满足不同业主的需求。最终,退台“平改缓坡”方案,因同时满足了6楼平改坡和7楼的采光要求,得到了双方居民的认可。
家里没“西北风”
说起徐禕铭的担当和作为,普陀区房管局局长张军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他敢于‘打硬仗’、‘挑重担’、‘啃硬骨头’。”
长风新村街道金沙新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何春娟清楚地记得,2019年国庆节期间,她接到了徐禕铭打来的电话,感觉有些意外,大家都在休息,徐禕铭却还要来干活。另外,南林小区居民确实对系统性改造有着迫切的需求,之前多家单位包括周边地块的开发商,都拿出过众多方案,可都因为无法彻底解决居民的诉求,没能实施。
徐禕铭带着几个设计师来到小区,请何春娟带着去到居民家里,卧室、厨房、厕所、楼顶都去了,还钻到满是积水油污的内天井里去看、去量,一直弄到天黑了才离开。
一个多礼拜后,徐禕铭带来了好消息:南林小区全面的综合改造和居民最为关注的加装电梯的方案都设计出来了,小区里的3幢房子,6种户型都进行了针对性设计,并且对小区内朝北住户原来的朝向也进行了优化,以后朝北户冬天家里将没有“西北风”了。
下雨天上屋面查看
在一次挂职干部培训会上,徐禕铭作为修缮专业骨干,介绍住宅修缮的相关内容,课讲到最后,徐禕铭动情地说:“修缮在建筑领域是小工程,但对于老百姓的生活,那就是天大的事。”
对这天大的事,徐禕铭做起来铆足干劲,倾注心血。“5+2”、“白+黑”全年无休,全天候待命,是他的工作日常;手机不离身,是为了“秒回”与工作相关的信息,大家常常笑称他为“时间管理者”,要将24小时过成48小时。普陀区修缮专班干部倪笑春说,他们作为挂职干部,有一段时间跟着徐禕铭学“修缮手艺”,徐禕铭专门在下雨天带他们上屋面查看情况,三伏天到居民家中体验房屋隔热不好的后果,“这样对老百姓的生活疾苦有了切身感受,我们修缮房子就更加兢兢业业了!”
本报记者 江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