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心怡
“古人们”,一次又一次在新世界里出圈,前有河南春晚的舞蹈《唐宫夜宴》,今有“俑”系列之舞蹈剧场《俑Ⅲ》。汉唐的小姐姐们,还有代替人殉的人像唐俑,款款走来,翩翩起舞,惹得我们啧啧称奇。
当真,只因远古的距离产生美?
看古装剧,常有的评价是:服装化妆道具很了得,剧情内涵有些扯。可见,任何流传的作品,其成立,其风行,归根结底还在其“内心”,视觉的呈现,内容的架构,回味的思考,饱满的故事与情绪,才够得上走心之作。而制作动足了脑筋,用足了功夫,观众才会买账。
舞蹈演出,叫好又叫座,更不容易。一定的专业性,屏蔽了一些人。《唐宫夜宴》以夜宴的乐师们为主角,展现了唐朝少女从准备、整理妆容到夜宴演奏的过程。演员眼角两道月牙形的妆容,再现了风靡唐代的女性妆容“斜红”。她们嬉戏,她们扑蝶,她们巧笑倩兮……在美轮美奂的舞台上,在5G+AR技术的加持下,艺术的叙述不再晦涩,而是直抵人心。《俑Ⅲ》带来的震撼,自然是基于我们对历史的好奇张望,也是源于其现代语言的深化解读。编舞充满现代感,灯光带着未来感,而道具中新元素材料的运用也添了一份科技感。正是这种过去与未来的连接,让这些“老古董”的形象活了起来,成为更贴近现代人审美情趣、生活习惯的“爆款”作品。
不曾经历,只可远观,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心怀敬畏,也总想找机会接近抚触。归根结底,文化的传承是人的传承,只有现代人欣赏,现代人关注,现代人尝试,传统文化才有可能绵延不绝地传说不止。舞台上,《俑Ⅲ》中《小踏歌》由普通学生演绎,正是对传统文化的最好礼赞。贯古通今,中国文化与科技的浪漫融合,这是艺术的打动人心,也是艺术的理所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