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和谐生活(中国画) 亦与春光共芬芳 天生我“材”必有用 第一堂吉他课 横琴散记 从徐渭一首题画诗说起
第12版:夜光杯 2021-03-20

横琴散记

季 宇

与横琴相遇,于我向往已久。

横琴地处珠海南部,是珠海市146个海岛中最大的一个海岛。该岛四面环水,气候温和,植被丰茂,遍布奇石瀑布,还有众多的海湾和绵延的沙滩,以及各种历史遗迹和传说。横琴的名字由何而来,无人知晓,但有一种说法,从高处俯瞰,横琴岛形似一把横卧在海上的琴,故而得名。

我第一次听说横琴是在2009年。那一年,横琴自贸区建立。这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从此横琴迈上了推进粤港澳融合发展的快车道。媒体上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横琴的名字。仿佛一夜之间,这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新垦地便进入了大众的视野,成为举世关注的宝地。

不久前,我终于有机会来到了横琴。那是小雪之后,我居住的城市早已进入严寒冬季,但横琴依然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当晚,主人邀请我们去横琴公社就餐。所谓横琴公社,乃是当年人民公社的遗迹,这些废弃不用的旧房屋经过改造,居然成了餐饮观光社区,极有创意。夕阳西下,小小的院落洒满余晖,墙壁上残存的当年的标语依稀可见,洋溢着一丝淡淡的怀旧气息。席间,主人向我们介绍说,当年顺德人来此地填海时就住在这一带,这些房屋也是他们留下的。

关于顺德人在横琴填海曾有一段动人的历史。旧时横琴岛分为大、小横琴岛,两岛之间是一片面积为12.64平方公里的茫茫滩涂,谓之中心沟,又称十字门水域。上世纪70年代之前,珠海曾尝试填海围垦,始终未能如愿。后在佛山地委(珠海当时隶属于佛山)支持下,兄弟县顺德抽调3000多名民兵前往参与围垦。在长达10年时间里,先后共有3万多名青年男女轮番上岛参与围垦。我曾查阅了有关资料,有一本《横琴中心沟围垦史》详细记载了这段奋斗史。据亲历者回忆,当年的围垦工作极为艰辛。顺德3000多名围垦者花了三天三夜才登上横琴岛,“一个月有20天在大海上工作。吃的是沙粒饭、腐乳和番薯,住在简陋的茅棚中,周围蛇鼠横行,蚊子成团,连吃饭都要待在蚊帐里”。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在连钢筋、水泥都没有的情况下,硬是靠着简陋的工具,手提肩抬,顺德人与珠海人并肩作战,终于取得了填海成功,使大、小横琴岛连成一片。

如今的中心沟早已是旧貌换新颜,一座座现代化的建筑拔地而起,高速路上车流飞驰,谁能想到半个世纪前这里竟是一片茫茫滩涂?这是一段奋斗的历史。当年填海围垦用了10年,如今自贸区的建设也走过了10年。虽然两个10年不可同日而语,但他们的奋斗精神却是相同的,令人敬佩。

随着横琴的开发建设,一批批港澳金融、科技等高端产业和高精人才开始不断涌入横琴,不少澳门居民也迁至横琴购房生活。他们来去方便,横琴海关24小时通关。正在建设中的轻轨,将从澳门站延伸至横琴口岸枢纽,与广珠城轨实现无缝换乘。为了方便澳门居民融入内地生活,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还在横琴开办了一些办事处、基层坊会、学校、托儿所、诊疗所和服务中心。在一处社区服务中心大楼考察时,这里正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有老年人的讲座,有孩子们在上绘画、跳舞课,还有保健场所。一位负责人对我们说,现在越来越多的澳门人来到横琴,我们搞好服务,为他们提供生活保障和便利,使他们可以更快更好地融入横琴。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