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经济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经济运行韧性显著增强。昨天如期公布的《2020年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面展现了过去一年上海在疫情防控中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上取得的新成果。
●服务业“稳定器”功能更加突出《公报》显示,全年实现上海市生产总值(GDP)38700.58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8%,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3.1%,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服务业“稳定器”功能更加突出。
●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2020年,上海新网络、新设施、新平台、新终端等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3%,是2008年以来首次达到年度两位数增长。
●消费市场逐步回暖2020年,上海出台促进消费“12条”,制定实施促进汽车消费政策,创新举办“五五购物节”、“六六夜生活节”等重大活动,消费市场加快复苏。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0.5%。
●货物进出口保持增长 全年货物进出口接近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长6.3%。
●保就业、保民生扎实推进2020年,新增就业岗位57.04万个,实现连续17年新增就业岗位50万个以上。至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3.5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7%,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4.3%以内。兜底保障力度加大,全市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9.5%。
●保市场主体、保基层运转取得实效 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激发。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47.73万户,比上年增长10.6%;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292.90万户,比上年末增长8.3%。
●工业增长新动力持续发力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先发展。2020年,上海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8.9%,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0个百分点。
●新兴服务业行业逆势增长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线下服务逐步向线上转移,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于危机中育新机,展现强劲发展活力。2020年,在芯片研发、游戏研发及电商、外卖和泛娱乐平台企业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全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2%,拉动全市经济增速1.1个百分点。
2020年上海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经过5年的发展,上海城市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全市生产总值从2.69万亿元增加到3.87万亿元,人均GDP接近2.3万美元。 本报记者 鲁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