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潜艇兵进行生存训练
中心徽标
受经济约束,俄罗斯海军把发展重点集中于核潜艇,大批“深海猛鲨”遍布大洋,与对手斗智斗勇。驾驭水下利器的官兵,都要在神秘的奥布宁斯克训练中心接受培训,那里可谓俄核潜艇部队的“大熔炉”。
奥布宁斯克是苏联乃至世界第一座核电站所在地,因为“沾光”,1954年,苏联海军开建第一艘核潜艇时,就把这个距离海岸线超过600公里的内陆小镇定为核潜艇人才教育基地。1956年,时任海军总司令戈尔什科夫出席奥布宁斯克训练中心揭牌仪式。成立初期,苏联核科学家亚历山德罗夫院士亲自授课,后来越来越多技术专家加盟,短短几年,奥布宁斯克中心就开始培训所有专业潜艇兵,其中包括艇长、武器专家、通信兵、声呐兵、领航员等。要知道,柴电潜艇定员60人,核潜艇高达170人,上面的专业更是各式各样,不一而足。
今天,来中心受训的俄潜艇兵有两种:一种是为刚造好的潜艇新成立的编组;另一种是备用编组已经乘艇出海,轮换下来的编组,要避免日久艺疏,就来这里回炉补课。来到中心后,所有学员均一视同仁,都从共同课开始,比如说,凡是想登艇后活下来的人,都要参加生存课训练,无一例外。现在,前来受训的不光有核潜艇官兵,也有636.3型常规动力潜艇官兵,他们刚刚在叙利亚反恐战争中获得实战经验。
中心最常用的教室是生存训练舱,这实际是非常结实的铁箱子,长10米、高3米,里面充斥着外人不知道的管道、阀门和装置。5个身穿橙色潜水救生服的水兵进去后,舱门随即关闭。只听操课负责人喊道:“事故警报!右舷第四隔舱进水……”受训者已经看见水流正以2.5公斤/平方厘米的压力倾泻而进,虽然是淡水而不是海水,但皮肤感受的仍是刺骨的凉意,就像从冰冷的水龙头放出来一样,制造出在深海里面的感觉。不过,受训者哪有时间分析这些差别?现在要做的就是按照操作规范把漏洞堵上。抢险用的工具各种各样,有活动支架、塞子、堵漏垫等,但做起来需要机智灵活。只见一个艇员硬是把后背靠在漏洞上,为战友赢得时间打开工具。如果能拯救整个艇员组的生命,任何手段都无可厚非,不管是用头还是用后背。这一课目结束后,这些水兵又转战其他教室,研究更加有趣但“湿度”较小的课目,但生存训练对任何一个艇员来说都是必不可缺的基础课。
现任中心主任米哈伊尔·沃洛任斯基海军上校说:“来中心的学员,我们允许你犯错,因为到了海里,你根本没有这个机会,死神就站在每个人后面,站在那等着你犯错。我的任务就是让他们行动时尽可能少犯错。”潜艇兵除了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坚决果断的作风和敢于担当的责任感,否则潜艇坚决不收。潜艇一出海就要几十上百个昼夜,如果缺少善良和公正的品质,是无法在封闭的潜艇集体里生存下去。此外,可靠性也是很难形容却必不可少的因素,设计成功的部件可以经受两三倍甚至更多的负荷,人也一样。最后,对大海的热爱也必须考虑,虽然在远航期间,潜艇兵根本就看不到大海。总之,训练中心就是要培养这样的人,每年有17-24个艇员组在这里接受培训。60多年来,训练中心培训700多个潜艇员组。他们在这里获得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后,在世界各大洋进行了几百次远航,远航北极几十次,多次在北冰洋和太平洋之间穿梭活动。47名毕业学员荣获苏联、俄罗斯英雄称号,几千名潜艇兵因为顺利完成赋予任务、掌握新式武器装备而荣获各种勋章和奖章。 常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