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高峰
一位年近8旬的上海奶奶,古稀之年拿起画笔,学画3年,竟办起了个人画展。这逆袭般的人生,令人着迷。
昨天在微博热搜上读到这个故事,除了感慨主人公“阿籽奶奶”尹玉凤的勇气与坚持,也为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感到骄傲。尹玉凤老人今年77岁,几年前老伴过世,自己又生了一场大病。一次偶然间,她拿起了孙女“阿籽”的画笔,开始学习画画。
每次作画,老人都会打开手机,放着音乐,仿佛一下就忘了病痛。她最喜欢画绿植,因为“好像每片叶子都在说:我是有生命的……”这是一位老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宣言,更难能可贵的是,徐汇区艺术馆专为她开了场个展。对老人来说,也许艺术造诣无法与大家相提并论,但高龄人生,依然出彩,本身就值得致敬。
在上海,这样精彩而又励志的故事并不鲜见。去年,全国首个聋哑人快递团队“吾声”快递现身上海,从沟通困难到日均派单200件,自食其力的人生令人钦佩。最近,一个无臂考生用双脚答题,考上同济大学研究生的传奇故事,再次打动无数人。故事主人公彭超六岁不幸失去双臂,命运的残酷从未让他低头,他用脚写字、洗脸、做饭,努力与正常人一样生活。大学毕业后,他报考了同济大学研究生。学校头一次碰到无臂考生,了解他的故事后,没有一丝犹豫,为他精心准备特殊的课桌,并延长30%的考试时间。彭超拒绝了校方的破例,而是用与其他考生相同的时间,答完了所有试题,最终被同济大学法学院拟录取。
城市因人而生,因人而兴。一个个称得上传奇的故事背后,是城与人的互相成就。“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意味着上海不仅是一座“机遇之城”,更是一座“开放之城”“包容之城”,是一座真正的人民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