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8日 星期五
风雨珠坡桥(钢笔淡彩) 遥思杜牧《江南春》 嘉定“一桌菜” 三块银元 格言与座右铭 父亲的虚荣
第19版:夜光杯 2021-04-13

格言与座右铭

孙琴安

人生在世,难免有理想与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追求目标,就得努力奋斗,励志向上。而以格言或座右铭来自勉,则是最常见的励志方式。

不难发现,在我们的学生时代或成长过程中,就有不少人把自己喜欢的格言抄写在自己的日记扉页或笔记本上,经常以此来激励自己。事实上,许多颇有成就的名人也很喜欢格言,如法国作家蒙田就爱把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名人名言抄在屋顶的横梁上,以此自励鉴戒。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参加友人的婚礼,赠送最多的礼物便是格言。

格言和座右铭都有励志功能,有些人还常喜用格言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策励自己,以致不少人将二者混同起来,甚至混为一谈,以为座右铭即格言。其实不然。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大百科全书等工具书对格言和座右铭都分别设有条目。十九世纪的欧洲,曾流行一种“我的自白书”,其中有你最喜欢的食物、男人、女人等,也分别设有格言和座右铭的栏目。马克思在“你最喜欢的格言”一栏中填的是:“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在“你的座右铭”一栏中填的是:“怀疑一切。”二者内容明显不同。

即使从名称上来加以考察,二者也有区别。格言嘛,顾名思义,分明就是一句话,或是一段富有哲理和激励启示的语言,如歌德说:“我要做我的主人。”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但座右铭的“铭”,在中国古代却是一种文体,古人常刻于碑版或器物上,如《文心雕龙》中便有《铭箴》篇。早在汉代,崔瑗便曾写有《座右铭》以自戒,通篇多为类似箴言的话,如“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奇妙的是,西方似无“铭”的专属文体,却有墓志铭等,更有格言的文体,如法国的拉罗什福科、德国的尼采等都是著名的格言体作家。故欧洲的格言,最初来自民间的俚语,后来自古希腊、罗马哲学家的教言,近世以来又多取自培根、歌德、叔本华等人的文章、访谈与著作。

然而,格言的来源尽管各不相同,但必须是一句或一段富有启示、意思完整的话,这一性质始终未变。但座右铭则不必,它的变化大得惊人。在汉代曾是一篇铭文,一种文体,到后来可以把孔孟、老庄乃至韩愈、欧阳修文中的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还可以把“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寓意深刻的诗句作为座右铭;再到后来,一句成语如“自强不息”“俭以养德”“以柔克刚”“刚柔相济”都可以成为座右铭,如徐悲鸿的座右铭便是“一意孤行”。有的甚至把“奋斗”“求索”“慎独”等单词,乃至“勤”“忠”“义”“忍”等一个字作为座右铭,写成大字,悬挂厅堂用以自励。这在古代比比皆是,不足为奇。但这些单词单字尽管可以称为座右铭,却无法称为格言。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一句格言作为座右铭,也可以把一个单词一个字作为座右铭,但我们却不能把一个单词一个字视为一句格言。这从语法属性上来说有着本质的区别。由此可见,格言和座右铭虽然都有表达人生信念和意志的功能,但在渊源关系和演变过程中却各有路数,仍有差别。格言可能因名称的词性因素,其变化和包容性似有所限制;而座右铭则从文体、到格言、到成语、到词、到字,几乎都可纳入,其变化和包容性显然更大一些。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