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南京都市圈  苏皖共画一个“圈” 重乡村重发展  富生态富百姓
第11版:长三角/视点 2021-04-20

南京都市圈 苏皖共画一个“圈”

4月16日,江苏和安徽两省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标志着南京都市圈进入新的实质性发展阶段。南京都市圈连通东部、中部两大板块,衔接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涉及9个设区市3500万人,是全国最早启动建设的“跨省都市圈”。今年2月,《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成为全国首个由国家发改委正式复函同意的都市圈发展规划。

“借鉴世界主要都市圈发展经验,基于人口通勤流动等大量数据的分析,尊重区域合作历史,挖掘都市圈发展潜力,我们合理确定了南京都市圈范围。”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康介绍,此次规划范围拓展到南京、镇江、扬州、淮安、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8市全域及常州市金坛区、溧阳市,总面积6.6万平方公里,2019年末常住人口约3500万。

“南京都市圈最大的亮点在于探索跨界区域共建、跨省同城化机制,探索以南京为中心城市带动跨界地区的共同发展。”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主要参与人、中科院副研究员、南京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孙伟表示。

“环顾全国的都市圈,跨省级行政区的现只有成渝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应该说,这种战略部署是长三角一体化格局的进一步深化,即进一步突破省级层次行政区边界,以跨省都市圈的空间形态和运行载体来推进跨省区域一体化。国家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初衷就是打破行政区边界和‘行政区经济’,在更大尺度的区域空间高效配置资源。”

——安徽省政府长三角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安徽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宋宏表示,建设跨省级行政区的南京都市圈与长三角一体化的初衷是完全吻合的。

“都市圈承担着为全国探索跨省级行政区区域治理新模式、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新增长极的使命。”

——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学鹏指出,将探索建立统一的规划委员会,组建南京都市圈办公室,研究构建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三级运作体系,汇聚形成推动都市圈建设的强大合力。

“南京都市圈定位为长江中下游一个节点性的都市圈,将成为辐射中西部的重要门户,成为长三角一体化中跨省合作的示范。”

——复旦大学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周伟林认为。

“在南京都市圈中,南京的中心性十分突出,对周边地区的带动力很强,与周边的中小城市形成很好的产业协作。”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胡刚分析。

“南京都市圈内部各城市产业关联度较高、产业链具有较好的互补性,产业创新链有机衔接、错位发展。同时,这些城市也在南京布局布点,共建科研联合体和共同举办创新交流活动,做到资源双向输出与对向合作。”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教授陈杰举例分析,南京与镇江之间沿着集成电路产业链、新能源汽车等形成产业链合作,南京与马鞍山之间沿着高端装备、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港口运输等形成产业链合作,南京优质的教育科创卫生资源、物流服务与资本市场辐射也在都市圈之内共享。

“畅通互联的基础设施网络对于推进南京都市圈内人、物、资金、信息等要素自由流动有着重要意义。与以往行政区划为主,强调竞争关系不同,都市圈是一种经济圈,更加强调融合的关系。在南京都市圈机场群发展方面,要持续强化南京机场辐射功能,通过发展放大带动力,在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方面树立新标杆。”

——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丁宏表示。

“南京亟须多维度扩大和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全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际大循环的开放门户,以国际视野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同时引领‘南京都市圈’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北翼强核心。”

——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所所长、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研究员吴海瑾表示。

“圈内所有城市都将依托南京地铁网络与城际轨道交通,实现同城化交通互联互通。这对推动南京都市圈内的要素优化重组、资源优化利用、人口优化分布,有重大积极功能,最终会产生南京都市圈区域的一体化发展、同城化发展,其形态必将形成‘8+2>10’的城市发展效应。”

——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小武说。

“未来,我们鼓励与南京等地的高水平医院合作办院、组建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加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牛湖校区建设,开通跨省公交线路。不断推动优质公共服务一体化、连锁化供给。”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笪艺武介绍,都市圈建设特别注重均衡普惠、民生共享。

黄佳琪 整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