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百集融媒体产品(49) 95岁老人遇火灾  邻居踹门搭救 “民生大报”始终扎根于社区
第6版:上海新闻 2021-05-26

“民生大报”始终扎根于社区

首批100家“新民帮侬忙社区联络点”“新民拍客联络点”启动

首批一百家“新民帮侬忙联络点”“新民拍客联络点”挂牌 本报记者 王凯 摄

本市城管社区工作室,又增添了新职能。

今天上午,由上海市城管行政执法局和新民晚报社联合设立的“新民帮侬忙联络点”“新民拍客联络点”在闵行区七宝镇举行启动仪式,首批联络点入驻全市100个优秀城管执法社区工作室,通过“政媒融合、功能叠加、系统集成、民声直达”的创新模式,收集社情民意,感知群众冷暖,更好地为百姓办实事。

2016年起,上海市城管行政执法局开始建立“城管社区工作室”制度,目前全市已有6000多家,实现了居委会、村委会的全覆盖。而此次与新民晚报携手试点设立的首批100家联络点,将增添线上接报、研判甄别、调查处置、媒体反馈等职能,并在联络点所在社区建立定期走访、面对面交流等工作机制,发挥市民主动发现问题的功能,畅通群众主动建言献策、参与自治共治的渠道。

启动仪式上,市城管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志虎指出,联合新民晚报设立“新民帮侬忙社区联络点”,是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拓宽联系服务社区市民渠道的创新举措。“要依托社区联络点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推动100家联络点成为精准收集社情民意雷达站、及时感知群众冷暖气象站。同时,也要发挥‘新民’平台前端智能采集优势及城管网络健全优势,统筹运用线上、线下两种方式,逐步引导市民使用平台反映问题,健全诉求接收、研判、处置、反馈闭环机制,并打造功能互补、政媒融合新典范。”徐志虎说。

新民晚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朱国顺表示,“新民姓‘民’”,作为一张“民生大报”始终扎根于社区,就像一只穿梭于百姓家、传达民声民情的春燕。社区联络点的设立,正是在新时代“开门办报”中走好走实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新民晚报依托“新民帮侬忙”工作室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支撑了政府部门为民、利民、惠民的决心、决策和决断。而与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共同推出的《上海民声——人民建议征集专刊》,则是关注民生、倾听民声、回应民意、贴近民心的家园,也成为了新民晚报社紧密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短视频越来越成为主流传播的重要载体,视频线索需要更多来自于一线、基层和群众中的源头活水,希望更多人随手拍到身边的精彩。”他倡议道。

闵行区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宇剑认为,在闵行区启动“新民帮侬忙社区联络点”和“新民拍客联络点”项目运行,能进一步增强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有助于更好地察民情、集民智、护民利、聚民心,让党员受到更多教育,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希望联络点的启动能更好支持闵行区推进“一网统管”和“智慧城管”建设,共同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更好地聚焦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及时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有效补齐城市治理短板。

上海市热线领导小组副组长、市信访办主任、市人民建议征集办主任王剑华则表示,将“新民帮侬忙社区联络点”“新民拍客联络点”嵌入城管执法社区工作室,和人民建议征集联系点无缝衔接,实现了线上线下相融合、传统创新相结合,能更好地倾听群众的呼声、吸纳人民的智慧、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群众的无穷智慧转化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磅礴动力。“我们必须俯下身子,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要积极畅通渠道,搭建更多民意‘直通车’、公众‘议事厅’等,为人民群众建言献策创造更加便捷高效的条件。”他说。

上海市热线领导小组副组长、市信访办主任、市人民建议征集办主任王剑华,上海市城管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志虎,新民晚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朱国顺,闵行区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宇剑,新民晚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马笑虹,闵行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杜涛,闵行区城管执法局局长李建江,七宝镇党委书记严俊出席仪式,并共同推杆启动联络点。 本报记者 金旻矣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