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6日 星期三
陪孩子不走“寻常路” 我的孩子快乐最重要 作业,陪还是不陪?
第15版:星期天夜光杯/亲子 2021-06-27

作业,陪还是不陪?

本版图片 颖静 摄

◆陌 言

如果你没有陪孩子做过作业,我敢担保,你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因为你没有体验过那种一口气憋在胸口,不吼不快,就像乘坐过山车到了高空必须要大声尖叫一样的失控感;也就没有发泄之后的喉咙疼痛、内心空虚,以及面对孩子一双泪眼时的满心歉疚。如此大起大落、大悲大喜,短短时间内反转颠倒数次,如果不是陪做作业,试问还有哪种经历可以如此惊心动魄?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与左邻右舍饭菜香味一起传过来的,一定还有几声怒吼,几声哭闹。“这么简单的题目,为什么总是错?”“还要讲多少遍?”有时是单集剧,很快就声音平息,世界恢复安宁;有时可能是折磨人的连续剧,从晚饭前断断续续“演出”至晚上九十点钟。尽管台词翻来覆去就这么几个意思,但是“演员们”全情投入,有时还辅以道具,一个不巧就成了“武侠片”。

每家都要发生的做作业风波,在我家往往是这样开场的——

“坐端正,背挺直!”

“字写好,不要潦草。”

“这道题做错了,怎么这么不仔细。”

“这句话什么意思不知道吗?有没有上课认真听讲?”陪做作业的我,时不时出言“指点”一二。

而桌子旁做作业的那个孩子,听着听着,开始皱起眉,拧起脸,眼神露出不满,身体开始扭动,好像一头喷火龙完成身体内部的化学反应,打算随时喷射火焰。

接收到这些信息的我,也贮藏起更多能量,时刻准备着用语言的炮弹对这条暴躁的小龙进行一番扫射。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停!

这画面似乎有哪些地方不对劲。原来,我是这样的一个高压陪伴者。仔细推敲起来,我以为的指导和陪伴,其实只是单方面的训斥和批评。这也难怪孩子会感受到不快和压力。

那么,我们换种方式重新开始做作业如何。“今天你打算先做什么作业?”“语文抄生词。”

“好啊,15分钟能抄完吗?”“好的,我努力一下哦!”

写完了,我拿来一看。“写得真不错,有几个字特别好看。不过,也有几个字,如果改一改,就会更好,你愿意改吗?”

有时孩子乖乖改了,有时她不愿意。我安慰自己,批作业是老师的事,分数高不高是她自己的事。看,换个方式,似乎就没那么多矛盾了。

我们成年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会为自己设下一些不可逾越的边界——不责怪、不辱骂、不替他人做主。可是我们常常忘了为自己与孩子相处设置一些边界。我有个朋友说,她每天听到邻居家孩子和家人的哭闹,很是为那个孩子难受。小小的男生,大概只有三四年级,一做作业就被家人轮流批评,他几乎每天都要大哭一场。这样的孩子,内心深处不知积累了多少不满。

孩子开始读书,家长陪伴督促养成好的习惯是职责所在。到了三四年级或以上,家长的陪伴不妨调整为更为理性的指导——就像孩子刚学走路时的守护,鼓励他的每一个微小进步,让他知道跌倒时前方有个温暖的怀抱。

孩子终将成长,当人生舞台的聚光灯照耀到孩子身上时,家长渐渐退向后台,欣赏孩子们的精彩表演。学习也是如此。所以,不妨从体面地退出陪做作业开始。

经历过、困惑过、吼过骂过陪过,适当的时候,就要画上句号。

编者的话

不做作业,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陪作业,似乎已成了许多家长心中的痛。作业到底要不要陪?有人认为,小孩的自主性是在家长的叮咛声中养成的,也有人认为,要陪,但不是帮,更不是干涉。父母的陪伴的确重要,但要珍惜和孩子相处的时光,而不只是陪作业、陪补课,你怎么看?欢迎读者参与讨论。

邮件请寄

wyming@xmwb.com.cn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