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烟花”持续逼近,动态引发各方关注。在灾害天气中,上海“一网统管”如何主动应对、防患于未然?应对台风,今年的防汛防台预案新增了哪些智能化、大数据手段,又将怎样进一步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处置?
昨天,本报记者分头前往各区城运中心,“魔都结界”已然未雨绸缪。
浦东“城市大脑”升级到“版”
备战“烟花”!在浦东新区城运中心指挥大厅内,浦东新区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副主任、区防汛办督察专员胡文凯正和其他值班人员严阵以待,密切关注着大屏幕上的“一举一动”。“除了人防技防,今年,浦东新区应急管理局将‘城市大脑’防汛防台应用场景升级到‘3.0版’,依托智能化应用场景,筑起防汛防台的‘铜墙铁壁’。”胡文凯告诉记者。
昨天,浦东新区召开台风“烟花”防御工作部署会,第一时间印发《关于切实做好第6号台风“烟花”防御工作的通知》。和往年相比,今年的浦东防汛防台更加“智慧”。打开浦东“城市大脑”防汛防台模块,“工地热力图”上实时显示浦东新区50个大型工地的情况。尤其是预警预测模块的“加持”,让防汛工作变得越来越“聪明”。“系统已实现对内河水位、雨量、下立交积水、转移状况、安置点防疫情况等15个防汛防台体征数据实时收集、动态监测、智能分析、快速预警。”
线下排摸、保障同时展开。记者了解到,从昨天开始,浦东对所有在建工地、滨江亲水平台、浦东运河、户外广告牌、玻璃幕墙等全面排查,发现隐患立即责令整改;各街镇共预备了近500个安置点,一旦台风来袭,确保人员及时撤离。
“防汛防台应用场景的这次迭代升级,实现了在‘观’上更全、在‘防’上更细、在‘处’上更快,指挥调度的模型化极大提升了应急处置的科学性。”胡文凯介绍,比如,一旦有积水等灾害发生时,系统可根据受灾影响范围和人员情况自动分析提示;根据模型实现智能调度,系统自动提示调配离积水区域最近的排水泵车和抢险队伍力量等。
台风一旦来袭,有些市民家中可能遇上断水断电的情况。有了升级版的“城市大脑”,12345接到的工单可以同时发送到浦东的“城市大脑”,迅速调集力量开展抢修,让居民尽快恢复正常生活。首席记者 宋宁华
黄浦“数字+社区治理”排查风险
应急抢险仓库里,停着辆抢险车,车不大,消防带、灭火器、伸缩梯、救生绳索……一应俱全。
7月22日下午3时,黄浦区69地块,永业集团下属凌锐公司的这辆抢险车就停在顺昌路旧改基地,随时待命。500米外,淮海中路街道网格中心,大屏幕上可以看见,东部网格工作站的一群人正穿过顺昌路进入弄堂巡查。
“烟花”要来了,“数字+社区治理”如何未雨绸缪?看看淮海中路街道旧改地块的风险排查,就知道了。
台风季节,社区安全,最多发潜在风险是什么?淮海中路街道网格大数据综合分析表明,“三大风险”——道路积水、树枝断裂、房屋漏水,须防范。知晓风险,未雨绸缪。
较之往年,今年防汛防台遇到密集旧改。淮海中路街道网格管理分成东部、中部、西部,69地块属于东部网格,“网格工作站微信群里,集合了城管、市容绿化等7个部门的联系人,另外,就是正在旧改的建四、合二居委。”西部网格工作站负责人施天明说。
下午3时,街道网格中心大屏幕上看见的,正是这一群人从顺昌路进入建四社区,穿街过巷,一路排查到合二社区,发现问题,就通过工作群及时沟通解决。69地块通过二轮征询后,大部分居民已搬迁,目前还有200来户未搬迁。“空房,要看门窗是否关闭,以免大雨灌进房屋;有人的房子,要提醒用电安全;沿街房屋,要看头顶上的安全……”建四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詹亦琛说。
走到黄陂南路上,合二居委会主任郑妮说,临街一家住户已搬迁,但尚未移交,阳台窗门大开。“如果需要,应急抢险车可以马上赶到,解决隐患。”一起参加巡查的凌锐公司罗鑫隆说。
傍晚时分,才结束了巡查的老弄堂里,每日治安“保留节目”——小喇叭“晚安提醒”来了——“居民们,台风‘烟花’即将影响本市……”首席记者 姚丽萍
金山 实现防汛防台视频共享
金山区,地处上海西南部,位于长江以南、黄浦江上游南岸,拥有23.3公里黄金海岸线,是上海市防汛防台工作主战场之一。汛期以来,金山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未雨绸缪,在总结借鉴去年防汛防台工作基础上,查缺补漏,进一步完善防汛防台一张网。
金山区有山、有水、有海、有岛,在历年汛期期间,暴雨内涝等情况时有发生。为进一步做好“一屏观”工作,金山城运平台进一步扩充城市体征数据覆盖面,汇聚气象、水务、交通、建管、农业农村等多部门的动态数据。金山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与区内各委办局、街镇(工业区)积极研讨对接,不断扩充视频监控点位接入,视频资源日益丰富。目前,“金山区雪亮工程视频共享平台”已接入金山三岛、一线海塘、城市沙滩共计264余路视频监控,水闸、下立交共计300余路视频监控。同时,利用物联感知设备对全区52个下立交、46个水闸、水位、雨量点位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测。视频资源协同物联感知的方式为防汛防台调度指挥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 本报记者 屠瑜
嘉定 87座下立交积水实时监测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嘉定区城运中心,大屏幕上,“嘉定区城市数字化运行态势”实时更新,值班人员正在为备战台风“烟花”检查调试系统,做好筹备工作。
作为上海西北门户,嘉定下立交总量约占全市的1/7,这也成为防汛防台工作的重点之一。点击进入“嘉定区下立交防汛态势图”,嘉定区87座下立交的分布情况一目了然。目前,有83座下立交已布设防汛感知设备,目标是年内实现全覆盖。
物联感知设备能够实时监测积水情况,目前,地图上的图标都显示为绿色。“我们按照防汛部门设定的阈值标注了不同的报警等级。”嘉定区城运中心指挥中心主任刘强介绍。
随机点开一个下立交口——沪宁铁路、嘉松北路地道,液位计、泵站数量、负责人清晰可见,已实现自动监测预警、视频监控实时核查。历史工单显示,这个路口7月上旬曾发生约40厘米深的积水。“这是一个重点关注路口,通过现场画面可以看到,施工单位正在改造泵站,提高排水能力。”刘强说。
目前,全区每个下立交口都配备属地负责人员、泵站负责人员、封交交警各一名,一旦感知设备触发预警,就会自动推送,以便第一时间现场处置。“今年这套系统从原来的自动预警、手动派单,升级成预警、派单、处置结案的全流程闭环,全流程自动化管理。”
除下立交积水情况外,地图左侧,“气象监测”栏,能看到各街镇观测站的实时风速、能见度、气温、降雨量;右侧则能看到各街镇抢险队伍负责人、联系方式,以及防汛物资准备情况。
“我们下午刚刚开完应对台风‘烟花’工作部署会议,防汛部门、应急部门、属地街镇与各相关单位都绷紧了弦,相互联动。”刘强告诉记者,“一旦有风雨,城运中心指挥大厅就会成为防汛指挥中心。” 本报记者 杨洁
奉贤 设置防汛防台专题场景
“屏幕上实时呈现的是庄行镇方圆500米-6公里范围内,积水点位附近所有重点区域的视频、监测点、感知设备等数据,以及可调用的防汛物资、人员配备、单兵、无人机和应急医疗等资源,一旦出现极端灾害天气,‘一网统管’城运平台便会成为区防汛防台的指挥中心,区领导可以直接在这里协调、处置汛情。”在奉贤区城运中心的三楼平台,有一块高5.4米、长19.2米的大屏幕,如同一张大脑横剖图,展示着奉贤全域所有“底层细胞”和“神经元感知”。奉贤区城运中心技术保障科副科长张丹告诉记者,汛期到来时,“一网统管”城运平台可以把更多算力投入到防汛应急,从而对道路积水等事件及时发现、及时处置。
张丹告诉记者,该平台设置了防汛防台专题场景,新增积水监测功能,将实时反馈积水情况;新增网格、热线积水事件的落图,有助于防汛部门及时发现积水情况;新纳入海塘堤防沿线视频监控26路,并进一步提升平台河道水位、潮位等预警标高的可视化程度,可清楚观测当前水位与预警水位之间的距离,增强应急指挥的可感知性。目前整个防汛防台场景共纳入防汛有关点位视频203路。
此外,平台还发挥智能算法作用,平台智算仓库涵盖人、物、动、态等60种智能算法,汛期通过2.8万路视频叠加道路积水抓捕功能,发现积水后将产生预警,并自动调阅积水点位附近探头,防汛部门可通过预警情况调拨防汛队伍前往处置。政务微信移动端还建设完成“数字贤城”“防汛防台”功能,以便主要工作人员实时掌握雨情、汛情等情况。 本报记者 杨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