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丽萍
日子过得快,转眼要“十一”了。
9月1日拉开大幕后,上海市区和乡镇两级人大代表同步换届选举持续进行中。昨天起,选民登记开启“云”模式。疫情防控常态化,申城在全国率先开发建设“换届选举云平台”。“云”上,可见“数字治理”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新景观。
凡事都有章法,换届选举更不例外,选民登记、酝酿和推荐代表候选人、代表候选人介绍,到投票日,一步步,有条不紊。9月1日到10月25日,是选民集中登记阶段。其中,9月1日开始,单位、学校进行登记;9月26日开始,社区、个人进行登记。一个目标是——分时分类登记,确保应登尽登。
本次换届,选民登记可用五种方式:可以在单位或学校登记;可以主动到选民登记站登记;可以打电话到选民登记站登记;老弱病残、行动不便的,排摸中已有信息记录但还未登记的选民,由登记工作人员主动上门登记;另外,从9月26日开始,可以进入上海市政府一网通办“随申办”App,进入“换届选举云平台”选民登记界面进行登记。
不同以往,“换届选举云平台”,是首次亮相。“云”上选民登记,也是新鲜事。这个创新,好在哪里?
首先,“一扫即登”,数据多跑路,选民少跑腿。去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申城中心城区,一个鲜明的人口特征是:人户分离。旧改后,从中心城区搬入郊区的人口,户籍通常留在原居住地,导致人户分离。人户分离,给选民登记带来不少麻烦。不过,有了“随申办”的“一扫即登”,也就好办了。
通过“随申办”,选民可以直接线上登记,特别是人户分离的选民,可以自主选择在居住地或户籍地登记,“一扫即登”,免得往返奔波;“云平台”第一时间比对登记信息和后台数据,将登记情况及时告知选民,避免重登、错登;选民还可以查看选举工作安排,申请查看代表正式候选人情况,等等。
至于,流动人口的选民登记,也有保障。上海适当放宽流动人口,特别是已经取得居住证的流动人口在本市参选的条件——在沪高校非沪籍学生、婚入人员以及持本市居住证满五年的非沪籍人员,本人提出申请并作出承诺可直接登记参选。
还有,试点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开展流动人口选民资格认定便利化,也有创意。因为试点,在示范区工作和生活的吴江籍、嘉善籍和青浦籍流动人口可以在现居住地进行选民登记并依法参加选举,选民资格审查由三地选举机构具体负责。
千方百计,服务选民。千头万绪,最后都要落实在基层。这回,“智慧选举”App,就是基层减负好帮手。工作人员通过扫描健康码或身份证,帮助选民特别是那些行动不便的选民进行登记;然后,“云平台”自动生成各类名册公告,统计分析当选代表结构,减少基层的工作量和差错率,保障精准高效。
最后,要特别说说“一屏纵览”。
今年换届,抗疫、选举“两不误”,“云平台”更提高了提高疫情防控应对力,其中,“一屏纵览”,蔚为大观。一面可视化大屏,五大板块,覆盖选举全过程——选区划分和名额分配、选民登记、代表候选人推荐协商和确定、投票选举、当选代表,直观呈现全市16个区、215个街镇(乡)的选举情况,实现选情“一屏纵览”,选举工作机构研判选情、科学决策,多了重要依据。一个目标是——力争让换届选举成为上海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案例。
好吧,心动不如行动。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那是宪法赋予你的第一大公民基本权利。打开手机,进入“随申办”,点击“换届选举云平台”。登记,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