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5日 星期一
趣话苏联经典军歌《茶炊-火绳枪》 手无寸铁  独闯龙潭
第15版:军界瞭望 2021-10-04

趣话苏联经典军歌《茶炊-火绳枪》

一个古典造型的俄式茶炊

“喀秋莎”的强大火力令德国人惊惶失措

最近两个月,中俄相互举办多场联合演习,把军事技术交流提升到新的层次,连带的,两军文化交流也很丰富,继《喀秋莎》《神圣的战争》等中国人熟悉的苏联歌曲后,又一首时长2分31秒的歌曲《茶炊-火绳枪》打动了中国战士的心。这是俄军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的保留曲目,把俄罗斯人的茶炊、旧式火绳枪和军工重镇图拉三个元素有机融合,形成独特的魅力。有位俄罗斯汉学家指出,《茶炊-火绳枪》在俄罗斯,就相当于《我和我的祖国》在中国。

词作者是“中国古诗迷”

《茶炊-火绳枪》曲调出自作曲家诺维科夫,而歌词来自诗人阿雷莫夫。诺维科夫早年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1924年进入苏军政工系统,创作过500多首歌曲。与他相比,阿雷莫夫的经历就更传奇了,青年时因参加革命被沙皇流放到叶尼塞省,但他逃到中国,翻译过许多中国古诗,特别喜欢中国古典文化。1927年返回苏联后,阿雷莫夫把中国元素投入诗歌创作,迅速风靡苏联文坛,连斯大林都被打动了,鼓励他多为著名作曲家写词,供红军和地方歌舞团传唱,鼓舞人民斗志。

具体到《茶炊-火绳枪》,它诞生于1940年,苏军刚赢得苏芬战争,此曲旨在赞扬兵工城图拉支援前线。图拉是俄罗斯古城,历来以制造兵器和茶炊驰名,茶炊类似中国的暖锅,中间有中空直筒,内置木炭,为水加热,茶炊外壳与直筒间装水,外壳下方有龙头,放出高温热水,嗜茶的俄罗斯人靠着它自用自取。有趣的是,“茶炊”的俄语发音同俄国经典武器火绳枪雷同,这给词曲作者带去灵感,他们把两个大家习以为常的元素结合成一首歌,令广大军民产生强烈共情。

欢乐曲调重新响起

1940年,苏军总政治部举办的军歌比赛中,这首歌一举获奖。1941年春,国家音乐出版社出版单行本,6月底,也就是德国入侵苏联后不久,歌曲还被灌成唱片发行。但很快,连歌曲作者都把它抛诸脑后了,因为《茶炊-火绳枪》太过欢快,充满幽默情趣,在苏军受挫、丧失大片国土之际,谁有心思去笑呢?

就这样,一直到1942年1月21日,《茶炊-火绳枪》才再次公开唱响。当时,苏联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按照传统,在莫斯科地铁站里集会,纪念列宁逝世,电台向全国转播红旗歌舞团的演唱,曲目中就包括《茶炊-火绳枪》。此时,阿雷莫夫正随全苏工会歌舞团坐火车到前线演出,他们在车厢里听到了欢快的旋律,“在列车开行的伴奏下,我们谈论着哪家亲属应征入伍、哪位同事上了前线,就在这时,车厢扬声器里突然响起红旗歌舞团嘹亮的歌声,那是在唱我的《茶炊-火绳枪》,欢快的旋律立刻征服了满车厢的人,祖国经历那么惨烈的战事都没有灰心丧气,我们都充满必胜的信心”!

很快,这首歌入选红旗歌舞团庆祝苏联红军成立25周年的节目单,并在红军传唱开来。传播过程中,男高音特维尔多赫列波夫立下汗马功劳,他不仅首唱《茶炊-火绳枪》,还率先领唱经典歌曲《卡林卡》,在苏联圈粉不少。

与“喀秋莎”结缘

1952年11月,苏军红旗歌舞团来中国参加“中苏友好月”。在向解放军文艺工作者介绍情况时,第二任团长鲍里斯专门提及《茶炊-火绳枪》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所起的鼓舞士气作用,“大家可能不知道,这首歌热烈的旋律,正好与俄罗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茶炊,还有苏军现代化火箭炮的发射动作形成共鸣,产生了特殊的共情效果”。

有一次,红旗歌舞团到前线慰问炮兵,当歌手们唱完《茶炊-火绳枪》后,指挥员代表官兵向全体演职员讲了几句话:“亲爱的同志们!你们刚才给我们开了一个精彩的表演会。为了报答你们,稍过几分钟,我们的‘演员’也要出演了。他们要给你们看看别出心裁的‘茶炊-火绳枪’动作。”预定时刻一到,只听指挥员一声令下:“为了向红旗歌舞团表示敬意,向敌人开炮!”数十门“喀秋莎”火箭炮如同俄罗斯人差不多每天都要打交道的茶炊一样,向敌人身上泼上致命的“开水”,飞舞的火箭弹映红了大半个天际。实际上,整个战争期间,像这样的“致敬”动作不胜枚举。

这里解释一下,“喀秋莎”火箭炮是苏军秘密武器,其强大火力令德国人惊惶失措。红旗歌舞团所演唱的《茶炊-火绳枪》,让许多“喀秋莎”炮手联想到自己的开火动作,于是就把这首歌当成了自己的战歌。从此,茶炊、火绳枪、火箭炮乃至著名兵工城图拉四者巧妙融合,让《茶炊-火绳枪》成了苏联乃至俄罗斯军人百听不厌的名曲。

常立军

《茶炊-火绳枪》部分歌词:

图拉城有帮铁匠,

他们美名到处扬,

造出一种新茶炊,

功能胜过火绳枪。

这种茶炊能打仗,

它的构造不一样:

开水泼到千里路,

烫得敌人叫爹娘。

嘿!哦,开水烧得噗噗响,

咳,新式茶炊-火绳枪哟!

泼呀泼呀,放呀放呀,

新式茶炊-火绳枪,

一个个都是好样!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