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俊在1955年 拍摄的授衔照
朝鲜人民军代表向20军军长张翼翔赠送锦旗
志愿军战士用缴获的美制M1加兰德步枪打击敌人
志愿军缴获美国M46巴顿重型坦克
吴健 瞿伟放
电影《长津湖》早已红遍大江南北,人们无不为志愿军先辈的精神所打动。在上海,一位97岁的老者渴望走进影院,重温那段峥嵘岁月。遗憾的是,由于年事已高,他只能暂时通过欣赏片花来一解思念之情,每每看到列车出关、雪原搏杀、胜利会师时,他总会情不自禁地念叨着:“对,就是长津湖,好像梦里的战友又回来啦!”
1
战火起 万里赴戎机
他叫瞿俊,一个1940年就离开上海弄堂去参加革命的老战士。“走的时候,身上只有一个小包袱,浙江路桥上的有轨电车叮当声、南京路上的霓虹灯光,都在与我作别……但我知道,我一定要回来,而且是扛着红旗回来!”他没有食言,许许多多像他一样的上海学子不甘忍受日本侵略,参加共产党新四军,开辟浙东根据地,日本投降后又投身人民解放事业,终于在1949年亲手解放了故乡上海。那时,瞿俊业已是20军60师178团一个加强营的营长,统领着上千健儿在杭州湾畔进行渡海登陆训练,为祖国统一做最后准备。
瞿俊和战友们万万没想到,刚度过新中国第一个国庆节,侵朝美军就把战火烧过三八线,炸弹扔到了鸭绿江畔的中国一侧。“是可忍孰不可忍”,10月初,包括20军在内的多支劲旅奉命从上海乘火车秘密开赴山东整训。要交代一下,20军刚按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五月会议精神,实施基于“缩减机关,充实部队,以质量代替数量”原则的整编,整编后师辖三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兵团,步兵团辖三个步兵营又两个炮兵连,尤其团级增设作战、侦察、通信、管理股,对瞿俊这一级别的指挥员来说,意味着要熟悉全新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战术要领。然而战局瞬息万变,战机刻不容缓,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要“登门踏户”,“我们绝不能后退半步。”瞿俊回想当年,依然斩钉截铁。
2
虽千万人 吾往矣
就像《长津湖》所交代的,朝鲜战局发展之快超乎所有人想象,20军本打算在山东整训三个月再北上,不料在1950年10月第一次战役中就挨了志愿军当头一棒的美军仍不死心,继续动用第8集团军从西线北进,还出动包括二战王牌海军陆战1师在内的第10军经东线长津湖杀奔鸭绿江,企图在圣诞节(12月25日)前占领朝鲜全境。中央急调包括20军在内的9兵团提前入朝。
11月6日,20军刚到沈阳皇姑屯站,突然传来上级命令:军列不停,立即改由辑安(今集安)入朝,以便尽快截击从长津湖过来的敌人!这里有个细节,即整个9兵团途经沈阳时,时任东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兼参谋长的贺晋年见到这些南方来的战士衣着如此单薄,许多人还戴着大檐帽,连呼“这怎么得了!这
怎么得了!”他当即吩咐赶快去仓库找棉衣、翻棉鞋、弄皮帽,有多少拿多少,但军情十万火急,部队开拔刻不容缓,他又果断决定:留守部队立刻脱下身上的冬装直接往车上扔。
尽管如此,依然有许多战士没有拿到,瞿俊至今都记得,大家想尽了办法来保暖:有人把衣兜拆下,配合从棉被里扯下棉花,做成护耳;有人把白毛巾包在头上再戴上军帽……“各级干部分头到各车厢传达,抵达辑安后,又以团为单位紧急召开誓师大会宣誓出征,11月11日各部开始正式跨过鸭绿江,在朝鲜军民注目下一路向南,再向南。”瞿俊深情地吟出一句《孟子》的名言:“虽千万人吾往矣!”
3
夜晚是中国人的
开进途中,这支为保守机密而提前取下帽徽、胸章等标识的神秘队伍还是引起了朝鲜军民的注意。有一位朝鲜人民军大尉突然上前用汉语搭话:
“你们是中国军队?”
“志愿军。”
“你们有飞机?”
“没有。”
原来,这位大尉参加过中国的解放战争,随四野部队从松花江打到海南岛,他听到回答后有些遗憾:“同志,没有飞机,要打美国鬼子,不行咧!”的确,志愿军入朝的首要问题是“能不能打”,破题关键是如何在美军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调动兵力。瞿俊告诉记者,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美机基本在白天活动,志愿军必须把夜色的掩护作用发挥到极致。9兵团的三个军夜行昼宿,有人用白色被单包裹全身;有人反穿棉袄,把白色内衬露在外面;帽子也用白毛巾包起来……直至27日黄昏发起进攻,美军才发现被分割于新兴里、柳潭里、下碣隅里等主要区域,可为时已晚。
此刻,已担任20军60师178团副参谋长的瞿俊正率部隐蔽穿插到古土里(当时我军称古土水)东北地带,友邻179团则前出至富盛里,于11月27日黄昏前共同切断古土里与下碣隅里的通道,形成围歼美军陆战1师的态势。就在这一天,长津湖战役正式打响,美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眼见交通枢纽下碣隅里不保,严令英军中校道格拉斯·德赖斯代尔为首的第41分遣队打通下碣隅里方向的公路。28日,德赖斯代尔所部配合古土里守军两面夹击,用90多辆坦克和多架飞机向178、179团阵地疯狂进攻,均被我军击退,连德赖斯代尔都被打伤。
战斗到了白热化程度,随着伤亡越来越大,瞿俊配合团长,将尚可作战的指战员合并为5个连继续拼杀。然而部队缺少食物和棉装,只能啃冻土豆吃冰雪,关键是弹药即将告罄!此时,除了死战不退的坚定决心外,必须动脑筋想办法了。为此,瞿俊根据部队近战、夜战的特长,组织部队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突袭美军营地,战士们悄无声息地摸掉美军岗哨,还在羽绒睡袋中的美国兵一睁眼已成了俘虏。接下来的才是重头戏:他们将美军用于指示空投地域的大幅布制地标带回,铺设在我军一侧。果然,天一亮,敌机就乖乖地把食品和装备空投到了我军阵地,导演了一出“天上掉馅饼”的好戏。说起此事,瞿俊至今还感叹:“美国鬼子的鸭绒睡袋真暖和!”
4
永不停息的战斗
1950年12月10日,长津湖战场上出现了一幕奇景:一小群军服破烂、饥肠辘辘的中国军人尾随一支美军摩托化部队穷追不舍,缴获7辆坦克。原来,美军嫌履带式车辆速度慢,干脆抛弃装甲车辆,都挤上卡车逃命,结果这些坦克成了志愿军小分队的战利品。这些勇士就来自瞿俊所在的20军,他们已在冰天雪地里连续鏖战半个月,又突遇30小时暴风雪,伤亡剧增,弹药几乎耗尽,但他们仍然坚持到最后。就像美国人自己所评价的:“这次突袭深刻地反映出了中国军人‘战至最后一人’的决心——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0、58师尽管仅剩这么一点能战者,但依然毫不畏惧地发起了攻击”。
瞿俊对这次追击记忆深刻:“部队边追边打,陆战1师狼狈不堪,我军一口气追到兴南港外围,海岸线已遥遥在望,但此时隐约可见海上美军舰炮口火光一闪一闪,随后炮弹就密集倾泻而来,部队这才下令停止追击。”
长津湖战役一举扭转了朝鲜战争的局面,将美军从鸭绿江边赶回三八线。战后,侵朝美军司令麦克阿瑟被总统杜鲁门撤职,毛泽东主席在给9兵团的电报中称之为“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但是,伟大的胜利是用志愿军将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20军军长张翼翔在听完电报后说了这样一句话:“这一仗的艰苦,超过了长征的时候。”
瞿俊特别怀念当年在黄草岭1081高地上坚守的60师180团1营2连战友,他们扼住美军南逃的咽喉,从12月2日占领高地,到9日清晨都顶住了美军的集团式冲锋。战至9日上午11时,美陆战1师发起最后冲击时,阵地上却悄无声息。“为什么不还击?”“为什么一点枪声都没有?”当时的营团指挥员都急眼了,战后打扫战场时,眼前的景象令所有人震撼,全连官兵战士们保持着战斗姿态,全部冻死在阻击阵地上,铸成了悲壮的冰雕群像!
1952年9月,9兵团奉命回国,车开到鸭绿江时,兵团司令员宋时轮让司机停车,他向长津湖方向默立良久,然后脱下军帽,深深鞠躬,当他抬起头时,警卫员发现司令员已经泪流满面……话到此处,瞿俊也哽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