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4日 星期一
“蛋糕”要做大更要做好 眼神“锁定”二维码 展品核查AR投屏 巧!同名同姓同校同馆更同心
第5版:第四届进博会特刊 2021-11-06

“蛋糕”要做大更要做好

方翔

中国人为什么在唐代就喝上奶茶?这是最近网上热议的一个话题。虽然不少人用各种史料去解释,但是大家的一个共识,就是当时世界的开放。然而时至今日,世界开放却呈减弱势头。在昨天于第四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上发布的《世界开放报告2021》中显示,2008年至2019年,129个经济体的开放趋势有所减弱,但全球约八成经济体仍在扩大开放,中国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开放度居发展中国家前列,而在近两成缩小开放的经济体中,美国是其中的典型。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各国究竟该不该开放,该怎样开放?昨天的论坛上,与会嘉宾认为,开放这块“蛋糕”不仅要做大,更要做好。这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各方对于高水平开放的期待。

作为中国持续高水平开放的一个缩影,已是第四届的进博会也在发生着一些细微的变化,像今年的进博会上,“绿色”“低碳”成了关键词,不仅技术装备展区新设立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专区,一些展商也带来了特色展品,像DHL快递展区中心上方悬挂着一架全电动货机模型,展现其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不断助力的信心和决心。这从一个侧面也显示出参展商们看好中国深度参与绿色低碳等国际合作的前景。

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数字经济时代也有重要的意义。数字经济依赖于互联网,必然需要开源互联,谁在开放中站在数字经济制高点,谁就能赢得战略主动。今年进博会的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提出,中国正积极推进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在进博会展台上,像5G、AI、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前沿应用实践,也成为各方聚焦的热点。

进博会的持续举办,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开放的“棘轮效应”,即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正如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中国商务部原部长陈德铭在论坛上表示,世界发展困境不是由开放造成的,反而需要更大的开放来破解,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增强信心,以更大的开放推动全球经济复苏。

“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中国开放承诺“言必行,行必果”。进博会已经成为中国开放的“风向标”,彰显出从“要我开放”转向“我要开放”、从“自己开放”转向“共同开放”、从“要素开放”转向“制度开放”、从开放“有没有”转向开放“好不好”。展望未来,开放的春风将为世界经济带来温暖。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