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4日 星期三
卧床老太年前拿到赡养费 三岁娃随外公逛公园走失 路人热心报警免生意外 排查涉水安全隐患,缴获渔获1100公斤 这段回家路,他为何用了9个月?
第14版:新民法谭 2022-02-04

这段回家路,他为何用了9个月?

为300元好处费,帮人取3万元黑钱,未成年的他在1500公里外被抓获回沪,等待他的将是一纸判决,还是……

17岁的未成年人小冬(化名)初中毕业后便辍学在家,缺少父母管教的他结交了不良朋友,因无收入来源,在朋友的唆使下,他帮人在ATM机上取了3万元的赃款。身在上海普陀的被害人报案后,民警跨越1500公里,来到小冬的老家,将其抓捕回沪。因明知帮人所取钱款系犯罪所得,小冬的行为已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观护基地成新“家”

普陀区检察院的检察官在看守所第一次见到小冬时,这个一头黄毛但仍显稚嫩的男孩眼泪汪汪地说:“检察官,我在这的1个月想了很多,我不应该因为自己缺钱,就帮别人去取不干净的钱,我错了。这次我要判多久,这是我第一次离开老家,我想妈妈了,我还有机会回家吗?”

根据法律规定,对于罪行较轻,具备有效监护条件或者社会帮教措施,没有社会危险性的未成年人,应当不批准逮捕。检察官思考,小冬是未成年人,此次犯罪情节尚轻,他在老家就是因为缺少管教才会做了错事,如果直接不批准逮捕让他回家,能不能得到有效的监护和帮教?会不会重蹈覆辙呢?但小冬在沪无家属无住所,若留在上海进行帮教,后续由谁来照看和监管他?

为解决小冬在沪帮教的问题,在征得其父母和本人的同意后,检察机关为小冬聘请了青少年社工作为其在沪合适保证人,并帮助其落实包吃包住的观护帮教基地,让小冬在沪有个临时的新“家”。

鉴于小冬是未成年人,此次犯罪情节较轻,到案后认罪悔罪态度好,在沪又具备了有效监护条件和帮教措施,检察机关依法对小冬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持续帮教显成效

小冬的观护帮教基地是一家餐馆,由普陀区检察院通过该院牵头成立的全国首家实体化注册、社会化运作的民非组织——蒲公英未成年人社会培育中心委托落实。小冬在这里可以边工作边接受帮教,在被考察监护的同时,锻炼社会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习得一技之长,帮助他之后更好地融入社会。

在不捕后的近2个月帮教里,小冬的表现起起伏伏,迟到早退偷懒的情况时有发生,还经常不服主管的安排,和同事也起过冲突,检察官时常会收到观护基地打来的“小报告”,为此,检察官、社工、观护基地帮教老师也会及时予以教育和引导。在和小冬的交谈中得知,小冬很想家,检察官在对其心理疏导的同时,安排了元宵节包汤圆、写家书、视频通话等方式,让其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小冬表示一定要变成一个全新的自己再回家。

案件移送审查起诉后,鉴于小冬的犯罪情节符合附条件不起诉的规定,检察机关依法对其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并设定6个月的考验期。

检察官、社工、观护基地组成的帮教团队齐上阵,平日、周末、晚上,都能见到他们帮教的身影。检察官通过让小冬参加法治讲座、收看法治节目、阅读法律书籍、录制法治宣传微视频等方式,让其了解法律,明白学法守法的重要性;社工通过要求小冬每天上下班远程签到打卡、定期思想汇报、参加公益活动等方式督促其遵守劳动纪律,提高思想认识;观护基地通过颁评优秀员工、调节奖金数额等方式,来对其表现进行评价。

慢慢地,小冬工作态度变得积极了,和同事的关系相处不错,思想汇报也不再敷衍了事,而是有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迷途少年终回家

“经本院考察认为,被不起诉人小冬在考验期内没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况,决定对小冬不起诉。”随着检察官的宣告,对小冬的考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小冬也不再是那个一直叫着想回家的男孩了,从被抓到被宣布不起诉的9个月里,他通过劳动,认识到赚钱的不容易和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更切身体会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在回家之前,小冬交给检察官8000元,表示是要退还给被害人的钱,他说虽然他不是直接实施诈骗的人,但毕竟是他的行为让被害人蒙受了损失,尽管以他目前的经济能力不能全额赔偿,希望以此表达歉意。

通讯员 王蕾 本报记者 江跃中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