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3日 星期日
美国前防长埃斯珀放弃起诉美国防部 毕加索反战画作挂毯重返联合国总部大楼 违规聚会危机持续  英首相任命新“管家” 中巴联合声明彰显“铁杆”兄弟情 俄罗斯:“意外”?是“犯罪行为”!
第6版:国际新闻 2022-02-07
美西方做“新文章”渲染威胁 炒作“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假新闻

俄罗斯:“意外”?是“犯罪行为”!

五日,第一批增援东欧北约盟国的美国军队抵达波兰热舒夫军事基地 图GJ

当全球目光聚焦北京冬奥会之际,东欧局势又有了新动向。

4日,在渲染来自俄罗斯的威胁上“做文章”的美西方媒体,意外发布了“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假新闻,此举立即引发俄罗斯多个部门同时发声回怼。

除了炒作“侵略言论”,美西方国家还继续用给乌克兰提供武器、向俄罗斯边境派兵等各种行动,向世界传递着俄乌危机的紧张氛围。

但在俄总统普京看来,美国关心的并非乌克兰的安全,而是想把俄罗斯拖入战争,并借此遏制俄罗斯。

乌龙惹怒俄罗斯人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北京时间4日凌晨,美国知名媒体彭博社官网首页出现了这么一条足以震惊世界的标题。

但蹊跷的是,不久之后,这条新闻便销声匿迹。

“我们针对很多情况都准备了标题,我们对这一错误深表遗憾。”当天,彭博社发布声明解释称,这是一场意外,“错误的标题已删除,我们正在对事件原因进行调查”。

但俄罗斯人显然对彭博社的“意外说”并不买账。

5日,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用嘲讽的语气反击称,鉴于彭博社出现这样的纰漏,克里姆林宫今后会用“彭博社新闻”为“假新闻”一词“代言”。

同一天,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也回应称:“这已不是糟糕的宣传,这是在西方主流意识庇护下的、针对全球的可怕犯罪行为。”

除了彭博社,扎哈罗娃还“点名”了美国《纽约时报》、德国《图片报》,“因为它们的报道不属实,是虚假新闻”。

彭博社的谜之操作也引来了国际社会的谴责。5日,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哈克公开表示,在乌克兰周边局势背景下,各方必须避免任何可能使局势升级的行动或言论。

屡次散布侵略言论

就在这起乌龙事件的前一天,多家美媒报道称,美国确认有证据表明俄方正考虑拍摄乌克兰攻击俄罗斯的虚假视频,以此为由入侵乌克兰。

《纽约时报》援引美政府官员和知情人士的话称,这段视频将“精心制作”,包括爆炸发生后尸横遍野的场景和被毁地点的视频,以及假的乌克兰军事装备、土耳其制造的无人机和假扮哀悼者的演员。

美国这番“俄自导自演被入侵”的说辞还获得英国力挺。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说,情报是“明白无误且令人震惊的证据”。

有“生动”细节,也有盟友撑腰,可美国人到现在都没拿出什么像样的证据,并一再表示“不方便透露”更多情报。

但对于美国的这番言论,俄罗斯及时反驳。“这很有美国特色。”俄驻美大使馆在声明中不忘搬出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的“洗衣粉事件”展开反击,“国际社会依然还记得美国为了干涉全球事务而伪造的证据,其中包括众所周知的‘鲍威尔试管’。”

虽然俄罗斯多次否认将入侵乌克兰,美西方国家近期依旧不断渲染紧张氛围。

1月23日,西方媒体纷纷将英国外交部一条有关“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消息放置网站头条,并宣称“俄罗斯正试图在入侵乌克兰后在基辅安插一名亲俄领导人”;1月底,美国总统拜登声称,俄罗斯2月军事进攻乌克兰几乎是可以肯定的事;2月5日,两名美国官员透露,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所需的战斗力已有约七成部署到位……

增派军队运送弹药

言论渲染之余,美西方国家还通过各种实质性的举措,进一步加剧紧张局势。

拜登以保护东欧免受危机潜在波及为由,下令向波兰和罗马尼亚增派近3000名美军士兵。第一批增援东欧北约盟国的美国军队已于2月5日抵达波兰,这批士兵来自美国陆军第82空降师。约1700名美国士兵组成的特遣队也将很快到来。

对于美国向欧洲增派军队的决定,俄罗斯副外长亚历山大·格鲁什科认为,这是极具“破坏性”的一步,不但令紧张局势进一步升温,还缩小了政治解决的范围。

5日,乌克兰国防部长列兹尼科夫还在社交媒体上证实,美国提供的第八批、共约86吨军事援助已运抵乌克兰。自1月22日以来,美国已向乌克兰运送了650多吨弹药物资。

1日,普京就乌克兰危机公开表态。他认为,乌克兰只是美国的工具,美国企图通过不同的方法来遏制俄罗斯,“把俄罗斯拖入某种武装争端”便是方法之一,“之后,美国就可以在欧洲盟友的帮助下对俄罗斯实施严厉制裁”。

在谴责西方的同时,普京也表示,如若所有相关方的利益都得到充分考虑,那各方依然可以通过谈判结束目前的对峙,尽管谈判并不那么容易。

本报记者 王若弦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