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丝带”第一次为中国选手夺冠变成“金丝带”本版图片 特派记者 李铭珅 摄
一骑绝尘,华光璀璨的冰丝带里,一抹中国红镶上了金边。
直面高亭宇这个御风飞行的大男孩,在这个夜晚,他既潇洒风趣地回答记者的问题,也数度流下热泪。三种表情勾勒出一个真性情的奥运冠军,就像他赛后所说:“在家门口,不破纪录拿个冠军,我都不好意思。”
彪 带伤上场无惧魔咒
高亭宇是怎样一个人?熟悉他的家乡媒体记者说了一个字:彪。在东北话里,这是对一个运动员极高的褒扬。
在拿到了本届冬奥会金牌之后,高亭宇创造了一项新的历史。他成为中国代表团奥运会历史上,第一个在当届奥运会拿到金牌的旗手。
赛后接受本报记者提问时,高亭宇霸气表示:“我就是要打破它,不然不是白来了?!”
赛前高亭宇听到了许多“预言”。“别人都说第七组出场不可能夺冠,我偏不信。”但主场的压力,依然渗入到高亭宇备战的点滴时刻中,即使一向乐观如他,也有了些微改变。他透露,自己昨天赛前还受伤了,“练太猛,大腿拉伤。”甚至因为太紧张,一贯倒头就睡,能连睡8、9小时的他,竟然失眠了。为了心无旁骛,他甚至在一周前就将手机里的微信软件给卸载了,“这样,谁都打扰不了我了。”
“什么‘魔咒’不‘魔咒’啊,上场滑就完了。都在家门口了,这么好的场地,我就得拿个冠军!谁怕谁?来整呗!”豪气无比的东北话将冠军霸气展露无遗。
默 偷学出师变成冠军
昨天比完,有很长一段时间,高亭宇一个人“躲在”领奖台一侧。他说,自己想到了很多过去的事。
高亭宇的家在黑龙江伊春。“我特别喜欢在冰场上自由自在、驭风飞翔的感觉,小时候第一次滑冰的时候,我就爱上了这种感觉,觉得特别神奇又特别享受其中。”
上小学时,学校组织滑冰课,年幼的他瞒着父母报了名,结果挨了一顿臭骂。母亲张晓力后来回忆:“我记得那几天,小宇天天都回来得特别晚。有一次,天都快黑了,小宇还没回家,我有些着急,就去学校找他,这才发现原来他在学校报名了滑冰课。”
10岁时,天赋异禀的高亭宇被选入了专业队,从此离家过起了集体生活。“一天下来全身都酸痛不已,上台阶腿都抬不起来,有时累到晚上连觉都睡不好。”高亭宇对那段日子记忆深刻,但他选择了咬牙坚持。
张晓力带着儿子去找了现在的教练刘广彬。“个头太小,再长长个,再来。”没想到,第一次见面,高亭宇竟然被刘广彬给拒绝了。在牡丹江地方队继续训练,几年后,成绩出众的高亭宇进入黑龙江省队,如愿师从刘广彬,之后又进入国家队。在外人看来高亭宇“话不多,就愿意睡觉”,但妈妈知道“这孩子有主意”。
泪 四年之后实现诺言
犹记得在平昌,拿着手中的铜牌,他一脸不高兴。彼时,他嘀咕:“到了北京,我想把奖牌换个颜色。”昨天赛后,他霸气表示,想对四年前的自己说一句:“看,我说到做到了!”
实现诺言的背后,其实并非一片坦途。突如其来的腰伤最严重时让他腰动不了。高亭宇没有把自己的伤情告诉家人,他的妈妈还是看了新闻才知道这件事。
而直到现在,他的伤病也没有痊愈。夺冠后,被问到未来打算,高亭宇感慨地说:“保护好身体,因为受的伤太严重了。”
特派记者 厉苒苒(本报北京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