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清
在中国传统的岁时习俗中,农历二月初二古称“中和节”,俗称“龙抬头日”。
有关龙抬头,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在古时,有一年,天下久旱无雨,河干井竭,树枯苗死,百姓难以生计,司管天河的“龙”管家于心不忍,在农历二月初二那天,未向龙王报告,便自作主张从大自然的循环系统中汇集云朵,给人间降雨滋润田地拯救百姓,事后遭到玉帝的责罚。于是,人间百姓怀着对“龙”的报恩之情,在民间各地建起无数龙王庙,每到农历二月初二那天(而农历二月初二这天又是龙欲升天的日子),人们就会虔诚祭祀龙王,并在乡间、市井举行丰富多彩的舞龙活动,祈望龙王保佑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保佑百姓生活四季平安,幸福美满。
龙抬头节这一民间习俗,在崇明岛上流传已久。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男子要理发,女子要剪发,俗称“剃龙头”,寓意好兆头。这一天,崇明岛乡间还有吃“撑腰糕”的习俗。立春过后,万物复苏,大地回暖,乡村进入春耕阶段,农活繁杂,人们便重新蒸煮春节留下的年糕或做些糕带到田间食用,称之为撑腰糕,人们吃了撑腰糕后,就能精力充沛,身轻腿健,撑起腰板干活,充满活力地迎接春耕的到来。
其实,所谓二月初二“龙抬头”,指的是此时的气温渐渐回暖,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活跃,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在我国北方地区,有二月二大扫除的习俗,防止虫害的侵入和滋生蔓延,从而提高抗病防病能力,确保家人身体健康,故有“二月二扫炕席,健健康康到年底”之说。
如今,祭龙的习俗已销声匿迹了,但每逢重大节庆时,舞龙的活动从未间断,照常举行,且有更大的发展,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节庆项目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