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5日 星期六
“保供人”全力奔跑  只为“最后一百米”
第4/5版:上海新闻 2022-04-06
生活物资运货急、分装难、配送愁……农贸市场、商超企业、社区、志愿者开足马力

“保供人”全力奔跑 只为“最后一百米”

4月4日晚,杨浦消防救援支队志愿服务队帮助配送生活物资 通讯员 杨维雯 摄

家乐福员工在为社区集单业务打包 采访对象供图

“山阳老街自治小组”为居民配运生活物资 本报记者 陶磊 通讯员 王萍 摄

■盒马团购服务已覆盖5200个社区 采访对象供图

疫情之下,身处封闭小区的你,是不是每天为“抢菜”焦虑?早晨6时的闹钟、不断卡住的下单页面、突然变灰的配送时间……在上海全域静态管理期间,“买菜”这件事变得不再容易。

生活物资供应保障事关千家万户,是疫情防控的基础和关键所在。连日以来,上海的大型农贸市场、连锁超市和生鲜电商等线上线下企业纷纷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对外直采全国基地生鲜,对内开通集采集配集送,只为“最后一百米”,将市民所需的各类物资送到“家门口”。一饭一蔬,背后是“保供人”的全力奔跑。

集采集配集送

力保市民“饭蔬供应”

上线社区团购提高配送效率

早上9时,住在上南花苑的“叮咚邻里团”志愿者陈劲松和顾永莹,忙着帮邻居们分拣刚送到的蔬菜套餐,“今天团购的54份套餐全部到货,肉、菜、鸡蛋、牛奶都有。我们先按不同楼栋、不同套餐分好类,然后用小拖车送上门。”

疫情期间,为了方便封控小区居民买菜,叮咚买菜、盒马、美团、饿了么、本来生活等电商平台,联华超市、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永辉超市等连锁超市,纷纷推出了集采集配集送的服务,将生活物资送到小区门口,实现无接触配送。

“叮咚邻里团”已覆盖了上海2775个封控小区,优先覆盖封闭小区多、配送压力大的重点区域。

推出集约保供各大商户推广

在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浦东新区分公司的协助下,一辆辆邮政车变身生活物资运输车,一次能装近700份物资包。截至目前,“叮咚邻里团”这一集约式保供项目,已经给上海市近10万个家庭配送出了100多万份蔬菜。

截至4月5日12时,全上海23家正常营业的盒马鲜生门店及4家盒马X会员店,已全量开启团购服务,覆盖周边社区5200个。盒马方面表示,团购采取“套餐购买,次日送达”模式,据运营经验,套餐团购的门店效率是个人订单配送的5倍以上。

“美团买菜社区集单”也上线。浦东新区德州路223弄的德州一村是开通“社区集单”服务的小区之一。记者在群里发现,直通车服务上线后,不到一小时,群接龙订单已超百单。

在上海全域静态管理之前,麦德龙就深入各个街道和小区居委,了解居民需求,定点提供物资,目前已向1000多个小区提供了近百万份保供套餐。

此外,从4月3日开始,家乐福微信小程序也上线了社区集单购业务,中午12时前集单,当日21时前就能送达社区门口。

小包装入沪减轻二次分装压力

3月30日,满载着对口帮扶地区兄弟姐妹的爱心,一份份精心搭配的保供蔬菜礼包,开始从云南发车运往上海。截至4月5日,首批总计40442份蔬菜礼包已配送至静安区的3个街道25个居委,第二批11400份礼包也已到达上海,并在昨天陆续配送到了杨浦、虹口等区。

为减轻上海市内二次分装的压力,让保供套餐以最快速度送到上海市民的手中,一些保供企业将分拣、包装等环节前移,直接在原产地加工成小包装的“礼盒”,直接送抵社区。

饿了么与淘菜菜、菜鸟一同接通的社区集采保供通道,每天向上海居民提供平价新鲜蔬菜20万斤。饿了么线上接单,淘菜菜以销定产,从山东农业基地直采新鲜蔬菜,分选为一份份蔬菜包后,运用菜鸟干线进行城配运输。采用这一方式,此前饿了么采购了2000份“保供蔬菜包”(共18000斤),已经免费赠送给嘉定区、普陀区的大金丰社区、嘉善坊、宜川街道、长风新村街道等4个老年人较多的社区。

3月29日零时,沃尔玛接到了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需要20万份民生物资包的要求,将这一任务派到了嘉兴。从各个岗位抽调而来的工作人员拿到紧急调配的物资后,快速装配、分拣和打包。第二天晚上10时,装着20万份食品包和3.5万蔬菜包的物资从嘉兴抵达上海的指定社区。本报记者 张钰芸 金志刚 杨硕

各地物资抵沪

10个应急保供大仓启用

为保障市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上海专门成立了生活物资保障专班,迅速启动蔬菜应急保供机制,加强市外货源对接,实施蔬菜直供、直配,建立了10个应急保供大仓,与50家外延蔬菜生产基地、77个主供应基地和蔬菜主产区做好产销对接。

记者昨天从上海蔬菜集团获悉,3月31日,江桥批发市场无接触应急蔬菜供应保障调拨中心正式启用;第二天,“上蔬保供云上采买平台”上线试运行,目前已对接12个省市26个蔬菜基地,实现应急蔬菜采买3000余吨。

这些货源正通过“申鲜来了”公众号(商城小程序)精准对接本市各区的采买单位,每日提供20余种蔬菜,最低5吨起售。各区蔬菜保供采购商、街道和居委会社区买家等下单成功后,由“上蔬保供”安排供货商供货,平台将提供无接触交易服务,截至4月4日,配送到各区蔬菜保供采购企业蔬菜量约1000吨。

“两个一组,带上滑轮板,既要苦干,也要巧干!”昨天上午,上海蔬菜集团业务部门10多名党员干部在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顾正斌的带领下,一大早就来到了江桥市场的无接触应急蔬菜供应保障调拨中心,干起了“临时搬运工”。

自从承担全市应急蔬菜点对点供应任务,从大货车卸蔬菜,再往各个区的顺丰货运车上装蔬菜,就成了最繁重的任务。“先把这车高山娃娃菜卸下来装好!”“大家加把劲,后面还有两车。”现场,穿着防护服的“临时搬运工”挥汗如雨,一箱箱近百斤的蔬菜在他们手上运转得飞快。随后,作为运菜“轻骑兵”,顺丰小货车会直接从批发市场“点对点”把货物运到分布于上海各处的应急保供大仓。

与此同时,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蔬菜也陆续抵沪。日前,贵州蔬菜集团所组织的“黔菜援沪”首批32吨新鲜蔬菜,顺利抵达西郊国际市场并有序卸货。由山东省临沂市政府捐赠的100吨蔬菜,在3月底分批次运抵闵行区。4月2日早上,浙江龙泉捐赠的90吨生鲜蔬菜抵达位于奉贤柘林的冷库,当日奉贤两个保供基地共收储蔬菜520吨,其中包括全国各地捐赠蔬菜及肉产品230吨。这些物资将根据需求,尽快发放到百姓手中。

“从3月10日起,我们就陆续与浙江、四川、山东、福建、云南及甘肃等10多个蔬菜基地展开深度合作,目前已采购超过25个品种的蔬菜,总采购量达数千吨。”联华超市则表示,目前的蔬菜日均采购量较之前已增长近4倍,在品种丰富、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不会出现售价偏离市场合理水平的情况。本报记者 张钰芸

志愿者“补位”

建生活物资购物平台

封控小区居民足不出户,如何购买生活物资?在浦东新区塘桥街道,青年志愿者主动“补位”,建立社区志愿者购物平台,为居民购买食品。

作为志愿者中的一员,记者见证了这支志愿者服务团队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成长史”。

缘起:一个陌生人求助

3月24日11时,当记者做完核酸回家时,一位站在电梯口的老人突然问道:“小妹,家里蔬菜多吗?能不能卖点蔬菜给我?”说话间,老人反复解释道:两天的荤菜都有了,只缺菜叶。

小区封控期间,不会网购的老人该如何买菜?当记者向居委会求助可靠购物信息时,许君立即告知,一周前,街道工作人员专门组建了一个“配菜”微信群,每天发布保供清单,均为上海本地诚信农场供货。短短一个小时内,本楼栋居民预订量达到46份。

该如何收费、运送、分发?热心居民夏婷婷、汤文钰代表组建了一支服务小队,分别负责统计购物信息、收费、运送蔬菜等。3月25日中午,当第一批46份蔬菜运抵小区后,4位志愿者根据楼层进行分批分发,在一个小时内完成。

推广:志愿者队伍壮大

随着越来越多小区实行封控管理,居民们发现,网上买菜很困难。3月25日,一位业主在微信群询问道:“买菜难不难?”没想到,很多居民纷纷留言:线上抢不到、线下出不去,买菜非常难。

居民买菜难,而居委会工作人员在多个封闭楼栋间奔波,谁为居民买菜提供服务?许君建议,每个楼栋选派志愿者负责对接。然而,街道提供的保供平台,需要预订量达到50份才送货。此时,居住在多层的居民犯愁了:一幢楼才12户居民,怎么凑满50份?

“我愿意做29号楼志愿者”“王老师是24号楼热心业主”……不到一小时,小区内31幢楼推选出67名志愿者,组建了一个“购物志愿者团队”微信群。上午,志愿者转发塘桥街道的保障供应购物清单,下午则忙着汇总居民购物需求。

3月25日,在小区封控管理的第二天,小区近700户居民提交了160份蔬菜礼包的预订数量,并于第二天全部按时分发。

优化:分时段领取

随着小区居民购物需求量激增,农场送菜的时间也不断延迟。3月31日是原定收货的日子,小区预订了19包大米和101份蔬菜礼包。往日配送时间一般为中午时分,然而,当天等到天黑,志愿者也没有接到配送电话。

直到次日凌晨0时40分,记者的手机铃声才响起……“对不起,农场今天接到4000多份保供预订单,为了提供当天采摘的果蔬,我们刚刚开始配送。”农场的李先生嗓音沙哑、双眼布满血丝。

当记者核对完蔬菜、大米的预订数,李先生迅速攀爬进入驾驶室:“还有5个小区的保供蔬菜没有送到,我要赶紧赶过去。”

“100多人领取蔬菜,可能会造成人员聚集,存在安全隐患,值得警惕。”龙阳居委会工作人员王亚青在志愿者群内留言道。

收到这一提醒,购物志愿者优化分发流程,推出实行分时段、分批次、无接触式领取。根据楼栋号码进行排序,每个志愿者设有5分钟专属领取,领取完毕后在工作群内留言,并提醒下一个楼栋志愿者领取。

从3月24日至今,志愿者团队为居民预订购买的保供蔬菜、大米、鸡蛋等食品,未发生一起差错或商品丢失。本报记者 杨玉红

“智能送”显身手

无人车自动配送车出动

当下,物资配送成为不少小区面临的一道难题。记者了解到,包括美团、圆通、达达、京东等多家企业已经在上海多个居民社区和办公园区率先用上了无人智能车,通过无接触配送的方式,助力封控小区“最后一百米配送”。

无人车降低接触风险

在上海市青浦区星尚湾,居民郎女士在自家楼栋下从无人车内取到了自家的快递。她走到无人车跟前,输入取件码,车门便打开了,不到1分钟,郎女士就拿走了蔬菜:“这高科技很给力,安全又方便!”在青浦区徐泾镇罗家锦苑小区内,圆通投放的无人车也开始运行,将饭菜等生活物资送到封控楼宇,解决小区封控执勤、保安人员的饮食生活问题。“这可给我们帮了大忙了,疫情期间人手不足,有了这个‘黑科技’既能减少接触,也能缓解我们用人的问题。”小区居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3月30日以来,圆通牵头的物流信息互通共享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智能无人驾驶快递车品牌行深智能紧急调运智能无人驾驶快递车,入驻上海多个被封控的居民社区和办公园区,负责区域内点对点快递及其他生活物资配送。园区内人员只需凭取件码自行在车厢内对应的格口内领取即可,实现无接触配送。这批无人车每次可载重约500公斤货物,车辆续航里程为100公里,基本可实现全天多趟运营。

在上海永辉超市安亭店,达达无人车也通过无人开放平台,接单、装载、调度,并自动行驶至附近的居民配送点,工作人员在配送点取货,全程隔绝人员接触,降低潜在感染风险。

美团自动配送车投运

自上海疫情暴发以来,市民在生鲜蔬菜上的需求暴增,美团一直调动包括各类运力与供给资源驰援上海。经过2天1夜急行,4月4日凌晨,美团50辆自动配送车陆续到达上海,配合美团买菜和当地社区的运力需求,提供无接触配送服务。

4月4日,十几辆自动配送车已经先期落地浦东新区绿洲康城社区进行社区内路况测试和车辆调试,完成调试后将先落地绿洲康城社区内,配合社区进行美团买菜菜品在内的保障物资配送,未来会根据社区和各方需求,陆续服务更多保供配送需求。

据介绍,本次驰援上海的美团自动配送车车队在抗疫保供上经验丰富,过去2年已经在北京、广州、深圳、南京、成都等多地配合当地政府社区进行封闭区域的物资配送工作。

紧急调运智能快递车抵达上海的还有京东。目前,在浦东新区、杨浦区的部分高校中,智能快递车在通过无接触配送方式保障校园生活物资运送。

进入浦东新区后,京东物流智能快递车就以最快速度投入到抗疫物资运送工作中,实现无接触配送,满足居民的日常物资需求。据了解,这辆智能快递车每次可载重约100公斤货物,车辆续航里程为80公里,可实现全天运营。封控期间,智能快递车将根据货物量、社区需求等随时配送,直至解封。本报记者 金志刚 杨硕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