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守牢12小时“钉子岗” 交大校园里的“菱”丹妙药 降新增防反弹  坚决打赢保卫战
第4版:上海新闻 2022-05-09

交大校园里的“菱”丹妙药

为了送药,张碧菱的私车已消耗了相当于一千公里里程的汽油

她不是医生,但是每天近百项医疗需求都需要通过她作为枢纽传递和反馈;她不是药剂师,但校园里的上万份药品由她派送,近千位师生的用药和病情被她牵挂。疫情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教师张碧菱带领辅导员赵皓东、安向昕组成医疗联络小组,为封控楼栋无法自行就医的同学和驻楼老师、楼管阿姨提供服务。

即使过了午夜,学校的信息系统上仍然会时不时跳出新的医疗需求,深夜刷后台成为张碧菱的新习惯。“过敏、胃病、挫伤、干眼症这些平时看上去不太起眼的‘小毛小病’封控时期也会因为处理不当或者处置不及时带来很大的健康隐患,还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很多慢性病和基础病,药品的保障需求量很大。”医疗联络小组承担起搭建学生个性化需求与校医院、瑞金医院等机构医疗服务桥梁的责任,不仅充当医院“预检台”,还把“药方”到同学手中的最后一公里全部承担了下来。

3万多名学生的校园,每天都有近百项医疗需求。张碧菱带着两名辅导员几次优化流程,不断提高效率。除了遇到急诊、转诊等紧急情况,许多药品因缺货需要改换替代药,疫情期间,桩桩件件都是挑战,处理起来很不容易,但也成了常态。一个月下来,张老师不仅对问诊开药流程早已熟稔于心,那些晦涩的药名也滚瓜烂熟,连同用途和基本用法都仔细记录,清清楚楚做好学生和医生之间的“医助”。

这些日子,张碧菱脑海里存下一张清晰的路线图,对上海交大闵行校区里100多栋宿舍楼的方位了如指掌。每天下午,她从校医院医生手中接过一大包药品,开始核对信息,按楼栋分拣、打包,再一栋栋送过去。在上海交大疫情防控最严峻的那段时间,用药需求集中,每去一栋楼都要穿脱一次防护服。“那段时间真的是最累的,一天跑下来常常感到虚脱,防护服粘在身上,脱了以后又是‘飘在车里’的。”

送药的私车是“萌新药神”张碧菱的“战友”,它已消耗了相当于1000公里里程的汽油。看到张老师的“小身板”每天忙碌奔走,学生们给她起了个昵称,叫“‘菱’丹妙药”。本报记者 易蓉 通讯员 杜欣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