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滇西沙溪古镇 帮“老马”识“码” 孩童的诗趣 读音最烦的方言字 宋庆龄与书 82号食堂
第8版:夜光杯 2022-06-04

82号食堂

杨庆云

很久以前,在天潼路的一条老式石库门弄堂里,有一家里弄居民食堂,铭牌号码是82,人们不叫它食堂,都叫它“82号”。

82号原是居委会的一处公共场所,它的前身好像是多用途的,在后来成为食堂厨房的那个小房间里,有满柜满柜的连环画。我的母亲当时是居委干部,一次,她带我去那里,我似懂非懂地看了一本连环画,至今还记得,是苏联电影《战舰波将金号》,早期的电影连环画,画面是蓝色的(后来,电影连环画的画面都改成黑色的了),很厚,似乎有上下集,文字是直排的。那时,我小学一年级。

1958年,居委会响应政府号召,在82号办起了居民食堂。作为居委干部的母亲,当为表率,在开张的第一天中午,就带我和妹妹到82号,吃了第一顿食堂饭。随即,我母亲进工厂工作去了,无人管饭,于是,82号成了我和妹妹的不二选择。

82号的工作人员都是一些阿姨大叔,卖菜窗口有一位山东大爷,慈眉善目,很好说话,甚至近于迷糊。记得食堂里经常有一款辣酱,是用大块的猪油渣烧的,很好吃,每份一角,我和妹妹去吃饭,总是先买两份,把里面的猪油渣都挑出来,然后把没有猪油渣的辣酱并成一份,到大爷那里退了(居然可退),换成别的菜。现在回忆起来,如此行为,真的太损了些。

过了几年,困难时期到了,食堂只剩一种菜——人称“光荣菜”,是卷心菜的老边皮(真不知道菜心哪里去了),没有油水,放些盐煮一煮。主食也没有米饭,只有面条,白煮,什么佐料也没有,自己带些酱油拌一下,倒也不难吃。我叔叔从山东回南方探亲,在82号吃到这种白煮面条,感慨地说:“到底南方好。”要知道,当时山东是以地瓜藤代饭呢!

饭菜日渐缩水,发展到后来,一两一只的馒头,只有像豆腐干那么大。我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当然吃不饱,有一次,我那十岁的妹妹,居然吃了三碗饭(蓝边大碗),6两!晚上,我向爸爸“检举揭发”,爸爸无奈地说:“让她吃。”爸爸有心无力,自己也是一日三餐在单位食堂吃,因营养不良而得了水肿。

后来,形势有所好转,饭是能吃饱了,可限于家里的经济条件,一角三分的红烧肉菜底和一角六分的大排菜底是不舍得吃的。不过,82号另有一款性价比极高的美食——烤鸭卤汁菜汤面。

当时,四川北路近天潼路口,有一家很有名的广茂香烤鸭店。烤制时,鸭子肚子里是灌满卤汁的,开卖时,卤汁要放掉,每天收集的有好几大搪瓷面盆,傍晚时分,烤鸭卖完,这卤汁就从南仁智串弄走巷,送到了新庆里82号。82号在周边很有名气,来就餐的(那时叫“搭伙”),除了弄堂里的居民外,还有附近的许多商店单位,包括香港理发店、万象照相馆等,当然,也有广茂香烤鸭店的职工。卤汁送到82号,用现在的话说,是“社区共享”,名正言顺。

这烤鸭卤汁下的菜汤面,味极鲜美,时隔半个世纪,至今颊间留香。价廉物美,每碗仅二两饭票,二分半菜票,所以每到下午五点左右,买面的窗口便排起了长队,人头攒动,香味氤氲,过了五点三刻就卖完了。这也是我在82号的常年首选。

吃到1974年,82号食堂突然关闭了(后来成了居委会会场)。再后来,82号和它所在的石库门弄堂,消逝在城市改造的推土机下,已将近三十年了。那里现在是星荟中心广场。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