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旭光
那天上午,朋友发来一个视频:“它还在喘气,尾巴会动的。”她在浙江象山县石浦镇海滩上,探望搁浅的抹香鲸。晨曦里,这头60多吨的鲸绵绵扑卧,由于鲸体长时间裸露在空气中,人一碰它,表皮就会粘在手上。起初大家想用船挪动它,但担心这样可能会造成更大伤害,只能等待涨潮后让它自然浮起。于是几百人拿着水桶,奋力向巨鲸泼水。尽管杯水车薪,但抹香鲸发出阵阵低频鲸语回应,如婴啼般无字却亲切。
夜晚22时,潮水上涨,三艘渔政船在抹香鲸尾部绑上绳子,拖送其至深海。次日清晨5时半,进入东海水深28米区域,牵引绳切断了。抹香鲸恢复了自主喷水下潜能力。甲板上的人群热切地打开手机电筒,为它照亮回家的路!可惜十天后,东海漂浮着一具皮肉腐烂的巨鲸尸体,初定就是它。有资料显示,搁浅的鲸类极少有被救活的。这场人鲸“邂逅”又是劳歌一曲。
视频让我想起了十年前另一场与鲸的“邂逅”。2012年3月17日,江苏盐城海滩上,一个抹香鲸家庭搁浅,一雌三雄。大的有三四十吨重,小的也有近二十吨重。当时,我的一位朋友本想准备材料,申请将其中一头鲸鱼制成标本,但由于海滩地况复杂,拖运困难,4头鲸无法达到制作标本的要求……为避免“次生问题”,取样后,当地政府将鲸鱼就地深埋。今天发我视频的,正是那位朋友。
两次邂逅“鲸落”悲怆画面,促使我关心起鲸搁浅的原因。鲸类原是陆地上的偶蹄目,与又丑又凶猛的河马是“近亲姐妹”,是5300万年前,重返深海的哺乳动物巨兽。鲸搁浅首因是觅食误入浅滩,同时鲸是近视眼,一般只能看到17米内的物体。它们靠发达的内耳声呐行动,一些声呐会干扰鲸的导航系统,让它们误以为有攻击性极强的大型鲸鲨来袭,惊慌逃窜而致搁浅。还有就是因为海洋中巨量的化学漂浮物,毒化了鲸的中耳,使其失去了声呐的功能。
鲸对海洋生态的影响超乎想象。平时它在鱼虾充足的地方觅食,到繁殖期,会游到食物较少的海域。横向几千里旅程,一路抛洒“鲸粑粑”,给海洋浮游植物和光合细菌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盐、有机碳等养分。科学家估计,被“鲸粑粑”滋养过的浮游植物,每年可捕获约370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1.7万亿棵树,约4个亚马逊雨林。一条鲸鱼死去的时候,它的生命虽然完结,却在深渊中点亮了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鲸落”的纵向轨迹为鱼类、虾蟹、海星、海螺提供了丰富食物,一个鲸落体可为附近海洋生物,提供少则五十年,多则几百年的营养,甚至也有可能产生新的物种,因此鲸尸群落周遭的物种演替非常快,也称“鲸鱼泵”效应,即使凋落成泥,也要养护一方生命。
秦汉时先民就以鲸脂做灯油。“始皇墓中,燃鲸鱼膏为灯”。中医则以鲸涎为“龙涎”神药。巨鲸落,万物生,哺育暗界众生一百年。没有一种死亡如鲸落,兼具悲伤和温暖。也再无一种动物能像鲸一样,让人类充满了敬畏。生当似鹏起,终当如鲸落。风隐于林,鲸落于海,我归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