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牛郎织女鹊桥会
第5版:新民手绘 2022-08-04
沪语版

牛郎织女鹊桥会

扫码听音频

扫码看视频

本报记者 王蔚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勒格一天,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但是,伊拉真的是传说中的一年只见一趟面吗?上海江东书院创始人、传统文化专家韩可胜讲,这或许是误解,伊拉有可能是天天见面的,因为“天上一日,地上一年”。

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是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勒七月初七夜到举行,所以叫“七夕”。“七姐”就是织女星,格是因为勒星宿的七仙女里,伊排行第七,所以被尊称为“七姐”。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

中国的每一个传统节日,侪可以寻到各种版本的民间传说。到了七夕,牛郎织女来相会。传说王母娘娘勒格一天发现天浪向突然没有云彩了,一查,原来是织女下凡了。于是,伊赶紧派雷公和电母将织女捉回了天庭。牛郎勒老牛的帮助下,挑着一对儿女,也飞到天浪向,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拔下金簪,朝牛郎前面一甩,于是,勒牛郎织女当中就出现了一条波涛汹涌的银河。还好,王母娘娘也不算做得太绝情,每年准许伊拉相会一次。

唐朝诗人宋之问勒《七夕》中就写道:“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意思是不要以为伊拉两家头阔别很久,天浪向的辰光跟人间是不一样的。为啥牛郎织女会给人有这种一年只见一次面的感觉呢?韩可胜以宋朝秦观的词《鹊桥仙·纤云弄巧》为例分析,诗中写道:“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据说七夕格一天,地浪向的喜鹊都不见了,伊拉勒天浪宽阔的银河里架起了桥梁,让牛郎和织女勒鹊桥上相会。秦观这首词可以讲是写七夕爱情的最顶尖作品,伊的观点是,只要有感情,一年见一次面又有何妨?异床同梦胜过天天同床异梦。到了现代,七夕节有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韩可胜认为,明明是天天见面的牛郎织女,偏要讲伊拉一年只见一次面,原因很简单,格是因为悲剧的力量永远超过喜剧,伤心的作品最能感染人。人有同情心,如此而已。

勒七夕节的各种传说中,被世世代代中国人传颂最多的就是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故事,格也让七夕节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佳节。爱情本来就令人神往,何况是勒天浪向最高贵的仙女和人世间最普通的牛郎之间呢?唐朝杜牧作诗《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侬想呀,像阿拉格种凡夫俗子,在月亮底下仰望星空,看到梭子形状的织女星和扁担形状的牵牛星,能不神往,能不浮想联翩吗?

黄开林

金山区档案馆特聘专家、陕西作家

各地都把七夕当作一个美好的节日,但民俗活动略有差异。听老辈人讲,在我们陕南,七月初七晚上月亮出来,未出嫁的女孩子要对月穿针,一是比眼力,二是看手巧。家中女孩多的,或是左邻右舍的闺蜜,会围在一起乘凉、做针线活儿,算是暗中比赛吧,看谁眼疾手快,心灵手巧。没有月亮的晚上,抬头看天,仰望银河,找牛郎织女星的位置,看谁最先发现,第一个找到的人会被称为最机灵的人,也算是乞到了巧。我们那里给女孩取名,最爱用巧字,父母总希望女儿聪明伶俐,能说会道,嘴有一张,手有一双,生就一双能做出好茶饭、挑花绣朵的巧手。这一取名风俗就来自乞巧节。

策划 朱晓昆 沈敏岚

手绘 邵晓艳

编辑 钱滢(王+乐)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