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3日 星期六
杨浦滨江(摄影) 砚台 轮椅的“微笑表情包” 望月亮的小男孩 夜市的细节 我有一本小学三年级的作文簿
第15版:夜光杯 2022-09-01

砚台

陈光新

开学了,看着孩子们欢快地去上学,不由得触景生情,回忆起自己上学时的那些陈年旧事。

上世纪五十年代,学校对书法教学很重视,从二年级到六年级,每周至少有两节书法课。

记得当时,各人自带砚台和墨,上书法课时,班干部会拎来一桶清水,各人舀一点儿滴在自己的砚台里,然后动手研墨。老师要求我们要一边研墨,一边看帖,琢磨每个字的架构和顺序笔法。

那时,家家孩子多,有的人家几个孩子同时上学,家里却只有一个砚台,只好轮流着用,谁上书法课谁带砚台。我和弟弟同在一校读书,有一学期书法课也恰巧排在同一天,我上完书法课后就立即把砚台给弟弟送过去,好让他在下一节课时使用。

家里那个砚台又大又重。妈妈特地缝了个布包,袋口用绳子束住,专门用来给我们装砚台。

一天砚台不知怎么被弟弟掼坏了,惹得父亲狠揍了他一顿。妈妈赶紧为我们买来一个橡胶砚台,又小又轻。这是橡胶制品厂用一种硬质橡胶压模做成的,价格很便宜,每个大概只要一毛钱,当时不少上学的孩子都用过这种砚台。

我嫌这个砚台不好,缺乏厚重感,就在暑假里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我找来一块质地细密的“望砖(铺在房顶椽子上用以承受瓦片的薄砖)”,用大“洋钉”在青砖表面由里及外一点一点凿出椭圆形的凹槽来,再用父亲的宽口凿子仔细地把凹槽铲平,就做成了一方砚台。

这样,我和弟弟都有了“专用”砚台。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