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5日 星期日
静安雕塑公园北京西路围墙打开 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进园” 愿做一束微光,照亮生命前行的道路
第4版:要闻 2022-09-29
拓展功能,聆听建议,打造“公园城市”

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进园”

秋高气爽的长假,去公园搭个帐篷、玩个飞盘,已被很多人列入计划。据市绿化市容局数据,2011年上海有城市公园153座,2021年城市公园数量已达532座。“十四五”期间,本市每年将新增公园约120座,到2025年上海公园数量将达到1000座以上,实现“千园之城”的构想。

打开围墙、免费开放、拓展功能、夜公园轮番登场……10年来,上海公园越来越多的同时,品质也越来越高。“推窗见绿,出门进园”成了都市生活中最美好的事之一,逛公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更强烈。

打开围墙 美景“走”了出来

晨光初露,有着百年历史的中山公园被车水马龙“唤醒”。自从9月8日打开围墙后,原本“深藏不露”的华东地区最大悬铃木、铜顶、音乐台等都露出真容,与城市公共空间相融。万航渡路人行道被移至公园内,勾连起了贯通中山公园、苏州河的慢行系统。

10月中旬,和平公园也将打开围墙,与附近街区融为一体。天宝路大门被替换为24小时开放的口袋公园,新港路沿线围墙也被拆除,以绿植、水溪为天然阻隔,绘就滨水林荫的画境。

不仅公园打开围墙,社会绿地也正被鼓励推动着向市民开放。上海展览中心拆掉围墙,徐家汇体育场的绿化空间开放为徐家汇体育公园,复兴中路与瑞金二路街角的上海市民防办配套绿化被共享为“民防苑”……专家曾表示,利用遥感技术观测发现,中心城区有53块具有开放价值的单位附属绿地,占地面积约43万平方米。今年7月,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邓建平透露,到2025年,本市计划实现100个以上的机关、企事业等单位附属空间开放,开放绿地100万平方米以上,改造成40个以上口袋公园。

要实现“城在园中”,就要让美景“走”出来。从破墙透绿,到打开围墙,10年来,更多绿意扑面而来。

品质提升 告别“千园一面”

数量做加法的同时,“千园一面”的情形在做着减法。增添体育场所,融入艺术元素,叠加红色资源,混搭童趣文化……10年来,“公园+”多功能叠加理念逐渐落地,公园被赋予更多内涵,秀出“个性美”。

以各具特色的“桥”而闻名的闵行华翔绿地公园,今年新增了“新虹壹棒棒球中心”,两片棒球场可满足不同年龄段青少年正规赛事及成人慢垒赛事。“公园+红色文化”“公园+科普”则为复兴岛公园和杨浦公园添上了迷人色彩。复兴岛公园内神秘的“白庐”,是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去年向市民打开了大门,成为杨浦滨江党群服务站之一。

“公园+”,还有更广阔的空间。去年,上海7个区的16座公园及3座市属公园,与本市8所院校签订了战略框架协议,为今后“公园+体育、文化、音乐、艺术、戏曲、红色资源”等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开门办园 听从百姓建议

在物理上“打开大门”的同时,在理念上“开门办公园”,也是增加市民获得感的重要举措。10年来,很多新公园在方案规划时就召开征询会,老公园改扩建时,也认真聆听周边群众的建议。

环城生态公园带就是一例。去年9月,一场市民“金点子”征集活动针对环城公园带展开,4123条建议涉及总体规划、主题功能、目标人群、服务设施等4方面。之后的每一座“环上”公园在动工前,都有居民征询会环节。宝山丰翔智秀公园本来想打造“秀场”概念,但百姓希望保护林带结构,方案就此更改。闵行梅陇段环上公园原本只考虑到增加座椅,老百姓提出后,又增添了儿童游乐设施。“管理部门不能过多做主,要‘老百姓觉得’,而不是‘我们觉得’。”上海市公共绿地建设事务中心主任周华杰说。

老公园的改建和管理,更是与居民息息相关。朱小俊家与闸北公园仅一墙之隔,以前小区深受园内噪声污染的困扰,公园改建后,遵从居民建议将广场移到远离居民楼的区域,又通过增加禁音带形成天然屏障,多年噪声扰民迎刃而解。2019年,朱小俊主动报名担任闸北公园“市民园长”,一年有285天都在公园巡视,成为游客和园方沟通的桥梁。本报记者 金旻矣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