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和排练,在话剧《英雄儿女》中饰演王成的演员刘炫锐为了贴近角色,已经从进组前的娃娃脸,瘦到如今双颊凹陷了。光练成英雄的形还不够,演员们还向真正的英雄学习,用英雄精神把角色立起来。正如编剧喻荣军在创排前期提出:“什么是英雄?什么是英雄主义?什么是当代的英雄精神?这是话剧《英雄儿女》需要回答的问题,也是剧本的立意所在。”
“明天,如果你们能守住阵地,让红旗高高地飘扬在无名高地上,那我们就把你们的事迹写出来在全军推广……”演出前,走进话剧《英雄儿女》的排练厅,恰好剧组正在排练剧中抗美援朝战场上“一对红”的片段,“一对红”是指通过建立关系,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两个人。
“一对红”的故事不仅在故事中,也在该剧的创作幕后。排练之初,剧组就邀请龙华烈士陵园礼兵队的教官为全剧组演员进行了为期9天的军训,训练内容有基础的军姿训练,例如敬礼、跨立、低姿前进、行进中该如何握枪等等。话剧《英雄儿女》讲述了发生在抗美援朝前线的故事,因此,更特意为《英雄儿女》剧组演员安排了模拟在坑道中行动的训练。
“军训中,有几位90后的演员深受鼓舞,他们悄悄对我说,要是我生在那个年代,我也愿意义无反顾地冲到前线,保家卫国是真光荣。”刘炫锐说,“电影《英雄儿女》我们也看了无数遍,片中王文清的那句‘我们这一代人把仗打了,下一代就可以不再打仗’更是深深打动了我,我已经为人父,我更能感受到这句话的分量。”除了军训之外,演员们还通过学习快板、声乐练习、朝鲜族长鼓舞等训练项目,把精气神都提了起来。
导演胡宗琪表示:“我们将根据‘假定性’原则,运用独特的舞台语汇,重新演绎朝鲜战场上《英雄儿女》的故事,力求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观赏愉悦和不同于小说和电影的现场观感的体验。”剧中有一个片段,王成在冰天雪地中给战友“小四川”焐脚,胡宗琪认为刘炫锐最初的表演“台词讲得太快,观众就可能当作水词儿漏掉,失去打动人心的力量”。于是剧组邀请上海市委党校教授徐学通上了一堂党课,老师在课堂上讲了一段老兵的故事,当冲锋号令一响,老兵没能第一时间冲锋响应,因为冻伤只能原地射击,对此,老兵竟然感到十分愧疚。正是这样的故事,让刘炫锐一点点靠近英雄王成,“演了将近12年,几乎没演过这样一直在排练厅哭的戏。心里不空了,台上就有戏了”。
本报记者 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