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高峰
如果不带任何意识形态偏见,外国人会如何看待中共二十大?相信这是很多人感兴趣的话题。
2023年1月1日,《老外讲故事·另眼观盛会》百集融媒体产品正式上线。来自全球六大洲40多个国家的100多位外籍人士,面对镜头娓娓道来,给出了他们的思考与答案。
这是《老外讲故事》系列的第三季。2021年,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推出的《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百集融媒体产品,境内外播放量突破16亿,成为现象级爆款。今年,为迎接二十大召开推出的《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持续热播,迄今境内外播放量也已突破10亿。
爆款频出的背后,是世界人民对中国故事、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奇迹的认可,也寄托了大家对中国式现代化惠及全人类的更大期待。
与前两季相比,第三季中讲故事的外国人群体更大、覆盖面更广、年龄层次更丰富、视角更多元。他们之中,有20岁出头的高校留学生,有年近七旬的国际学校掌门人,有致力于低碳环保的外企员工,有推动开放共享的跨国企业老板,有雕塑家、有音乐家、有律师、有医生、有农民……他们都在上海工作、生活、学习、成长,但不同的国籍、身份、年龄,让他们关注的重点不尽相同。
法国人乐盖曦看到的是文化交融。曾在复旦大学学习中文的她,如今是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的外籍志愿者,同时也是一位文化创业者。她对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文旅、经济和防疫”方面的内容特别关心,因为她的创业方向就是中法文化交流,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包括法国同胞在内的更多人“一起来邂逅和创造这座城市新的传奇”。
来自乌干达的罗丝·布伦达·扎维德关注的是健康事业。在上海一家外资医院当医生助理的她,对中共二十大报告中“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的内容印象深刻。“和政府计划的行动携手并进,为中国高质量医疗服务尽一份力”是她对未来的期待。
日本人石附健一思考的是农业现代化方向。在上海崇明竖新镇东禾九谷农场工作的他认为,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粮食安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正是这个问题的答案。他有一个朴素而伟大的心愿:“让所有吃大米的中国人、日本人在吃下每一口饭的时候,都能感到幸福。”
虽然视角不同,但有一点是共通的,就是他们都在关心中共二十大究竟会给自己、给世界带来怎样的改变。
翻阅中共二十大报告,有两个词被反复提及。一是“人民”,从“以人民为中心”到“守的是人民的心”,“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贯穿始终,分量最重;二是“人类”,从“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到“全人类共同价值”,“胸怀天下”的眼光观照世界,展现格局。
生活在中国上海的外国人,对这两个词都会有或深或浅的感受,因为他们拥有与这座城市的“人民”同样的获得感,也兼具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思考与展望。
另眼观盛会,正是通过他们的眼睛、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故事告诉世界: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搞好本国发展和给世界发展带来贡献紧密结合在一起,与世界人民互动、同行、共赢。中国没有采取西方国家现代化的传统路径,却依靠自身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和平发展、和谐共生的新路。如今,中共二十大更是着眼全人类的共同命运,用中国式现代化为共同发展提供中国机遇,为共性难题提供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