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合肥1月20日电 光照会引起人体体温、脉搏、血压等方面变化,夜间过多的光照还会增加肥胖和患糖尿病的风险。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薛天教授团队发现了光通过激活人视网膜上特殊的感光细胞,引发眼、脑和脂肪组织中一系列神经信号传递,从而直接抑制机体血糖代谢能力的科学机理,为未来预防乃至治疗此方面疾病提供了可能。1月20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
近年来,海内外多项公共卫生学调查研究表明,人在夜间长期暴露于光线下,会增加血糖紊乱乃至肥胖、患糖尿病的风险。其背后的生物学机理是什么?科学界一直在寻找答案。近期,薛天教授团队研究发现,光直接通过激活视网膜上特殊的感光细胞,经视神经至下丘脑和延髓的系列神经核团传递信号,最终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外周的棕色脂肪组织,直接抑制了机体的血糖代谢能力。
“我们的研究从生物学机理的角度,证明了光与血糖代谢调控之间的因果关系。”薛天说,搞明白了科学原理,将来才有可能预防乃至治疗这方面环境因素导致的血糖代谢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