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两只“治愈兔”上线即售罄 用高精度打造“魔力万花筒” “让每一位老人干净开心过个年”
第4版:上海新闻 2023-01-26
又是一个不返乡过年的春节,长护险护理员忙着“串门”服务——

“让每一位老人干净开心过个年”

节前,熊传高为老人理了发

都市“守沪人”

清晨6时40分,天刚蒙蒙亮,熊传高紧了紧身上的羽绒服,骑上助动车出发了。他是宛心家政的长护险养老护理员,根据计划,每天要为6位申请了长护险的高龄老人提供上门护理服务。从事家政行业以来,因为身负责任不能返乡过春节,他已坚守岗位足足7年。

今年春节期间,以外来人员为绝对主力的家政服务人员的留沪率相比往年明显降低,但“保刚需、保安全”仍是重中之重。171家家政公司成为春节保障工作的主力军,留沪家政员比例在50%以上,为上海家庭带来全年无休的关爱和帮助。

坚守岗位 细心护理

今天是大年初五,但对于熊传高来说,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春节假期里,他没有休息一天,始终坚守岗位,和自己护理的老人们一起过年。

“叔叔,新年快乐!”赶到第一户老人家中,熊传高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老人起床。先慢慢扶老人坐起来,给他穿衣服,再喂两口温水,然后转移到轮椅上,推去卫生间,帮他刷牙洗脸,涂上一些润肤露后,再推到客厅喂早饭。因为老人腿脚不便,熊传高还会帮他按摩腿部,全程更是手不停、嘴不停。“老人一个人在家很寂寞,我尽量和他多聊聊天,让他的心情好起来。”熊传高说。

1小时的服务时间很快过去了,熊传高告别老人后,又骑上助动车赶赴下一家。“我护理6位老人,他们的平均年龄是86岁,其中年纪最大的一位爷爷已经99岁了。他们不是坐在轮椅上就是瘫痪在床,离不开人。”熊传高说,小年夜和大年夜两天,他分别给6位老人洗了热水澡,“几位叔叔不停地说‘谢谢你’,我知道他们想说的话有很多,却说不出来,有这句‘谢谢你’就足够了。”

同属宛心家政的护理员,4年没有回家过年的伏永兰也奔波在工作的路上,今天要去两位老人的家。“中午先去给一位阿婆做午饭,准备烧个菜饭,放点切碎的青菜、肉糜和虾仁,烧得软烂一点,好消化。下午再去另一位老人那里,给她换尿布、擦身,再按摩。”心细的她还会给老人煮上川贝雪梨水,甜滋滋的好入口,“她们刚刚‘阳康’,痰多咳嗽多,喝点润肺止咳的梨水会舒服一些”。

以心换心 视为家人

在旁人看来,给老人做护理,不仅脏累,而且不好干。但熊传高、伏永兰都说,相处时间长了,每位老人都是他们在上海的家人。“我的父母已经去世,时间长了,就和这些老人的感情越来越深,把他们当作自己的长辈。老人们离不开我,我得让他们干干净净、开开心心过个年。”说到为什么年年坚守在春节的岗位上,熊传高的回答很朴实。

“我老家在湖北荆州,如果回家过年,有十来天顾不上这些老人。春节期间,一是很难调配人手,二是换了人照顾,方式方法总有不同,他们不习惯,因此留下来是最好的选择。”熊传高告诉记者,他的妻子也是一位长护险护理员,两人加起来要照顾十几位老人,无论是讲责任还是论情感,都放不下,“特别是好几位老人刚刚‘阳康’,还在恢复期,他们如果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不会主动表达,要靠我们在日常护理中观察胃口、体温甚至呼吸变化,不能漏掉一点儿。”

因此,今年春节,熊传高一家四口分散在三个地方过年。夫妻二人在上海坚守岗位,女儿在老家,大学毕业后留在武汉工作的儿子则去女朋友家过年。大年三十的晚上,一家人通过视频通话在线上团聚。

而伏永兰则把儿子从江苏盐城叫来,一家三口在丈夫的宿舍里相聚。

虽然因为工作留在了上海,但护理员们也感受到了公司送来的温暖。发放新春礼包,组织小聚餐、小联欢,每一位“守沪人”都值得被这座城市温柔以待。

本报记者 张钰芸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