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校园活动后,不用老师招呼,几个大男生主动留了下来,整理桌椅,搬运重物,收拾舞台,很快,一切恢复如初……这是近日出现在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的一幕。“帮助别人是一件很酷的事!”男生张程云说得简单利落。
10日,“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革命文物进课堂活动来到该校,中共一大纪念馆带来了馆藏珍贵文物——陈广生著《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同学们用自然而然的举动,生动地诠释了“雷锋精神”。
舞台上,这本雷锋生前战友陈广生编写的小册子,陈旧但保养得宜。封面上年轻鲜活的面容穿越60多年时光,展现在又一代青少年眼前。封面的雷锋像和书中插图,分别由我国著名版画家黄永玉、李桦创作。陈广生是最早书写雷锋故事的作者。他多次到雷锋家乡和工作的地方采访,收集雷锋的事迹。1962年,他以“毛主席的好战士”为题在《抚顺日报》上连载雷锋故事,之后又汇编成书,于次年正式出版。
在活动特聘红色讲师叶红的讲述中,同学们重温了雷锋的故事。“纸质藏品和人一样,人感到舒适的环境,也是它们‘感到舒适’的环境。”中共一大纪念馆文物保管员张安可娓娓道来,告诉同学们如何控制温度、湿度、光照,使脆弱的纸质文物能够抵挡时间的侵蚀,完好地出现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中学校园。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这是雷锋18岁时在日记本上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如今的00后少年,用实际行动回应着这份穿越时空的叩问。自2月下旬起,闸北八中举行了读雷锋故事、找身边雷锋、做新时代小雷锋等系列活动。徐梓浩是初中部的大队主席,成绩优异。同学们学习上有困难时,经常向他请教,他也总是耐心解答。“我想,既然我有能力,那就去帮助别人。”
张程云告诉记者,他平时在看到地上有脏东西时,会去主动清理。“养成帮助别人的习惯,会发现志同道合的人。”他告诉记者,“我去帮助建设学校的‘百草园’时,发现年级里有很多同学完全出于自愿前来帮忙,清扫垃圾,种植植物。我感觉,我们是一类人。”
实习生 吴小同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