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航正在梅陇爱心献血屋进行成分献血,姐姐王兵陪在身边 本报记者 徐程 摄
金灿灿的奖章摆满了小桌板,耀眼的颜色一如从王航手臂上流出的“黄色血液”。
王兵王航姐弟俩是闵行区梅陇爱心献血屋的常客。日前,2020-2021年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获奖者名单出炉,姐弟俩又一次榜上有名。
以往,梅陇爱心献血屋只有一台单采血小板设备,两人只好各自预约时间。今年2月,献血屋新增一台单采血小板设备,姐弟俩听说后,便相约一块儿来献血。
大家熟知的一种献血方式叫“全血捐献”,除此之外还有“成分献血”。目前我国通行的成分献血主要是单采血小板。单采血小板被称为“黄色血液”,主要用于救治一些因各种原因造成的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的患者。
弟弟王航的献血史要从1999年说起。当时,他在人民广场附近上班,经常会见到爱心献血车停在公司楼下。年轻的王航回家询问母亲,得到了“献血对身体无害,还能帮助别人”的答案,便主动登上了爱心献血车。
再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成为义工去探望白血病患儿的王航了解到,那些可怜的宝贝们需要输注血小板支持治疗,便开始了规律的成分献血。他一共献出16次全血累计3400毫升,81次单采血小板累计140人份。1人份指250毫升富含血小板的血浆,通常是病人一次治疗量。
“第一次成分献血的时候,看到流出的是‘黄色血液’,又好奇又兴奋。”姐姐王兵在一旁插话道。在弟弟的影响下,她也开始了成分献血。截至目前,共捐献全血2200毫升,14次捐献双份单采血小板。
也有人会质疑,献血是否真的对身体无害。每当此时,王航总会拍拍胸脯,拿自己举例,“瞧,我身体多棒!”
“单采血小板,对于白血病患者和因为肿瘤接受放化疗的病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医疗资源。”姐弟俩也呼吁更多热心市民为爱伸手。
本报记者 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