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申城祭扫交通平稳有序 文明祭扫  锡箔可“兑换”鲜花 让节地生态葬更加有仪式感 祭英烈  寄哀思
第6版:上海新闻 2023-04-05

让节地生态葬更加有仪式感

李一能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是最重要的美德之一。人们认为“孝莫重乎丧”,给父母办一个体面的葬礼是孝心最好的体现,而厚葬被认为是最后一次尽孝道的机会。同时,丧葬也是展示家庭地位和经济实力的机会,攀比、炫耀、讲面子的情况自古有之。此外,社会上也存在着一种强大的传统舆论压力,认为如果不办一个体面的葬礼,就会被认为不孝顺、不尊重、不合礼仪。

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许多观念习俗在不断更迭,但殡葬领域的核心观念基本未变,“入土为安”的观念依然比较普遍。在许多人看来,能够在环境优美的陵园购置一块墓地作为人生终点站,让子孙后代有一个不错的地点可以年年祭奠追思,是人生“善终”最重要的标准之一。随着现代社会人口爆炸性增长,大量人口集中到城市生活,当“土地资源紧缺”与“老龄化趋势明显”两大城市病同时相遇,一墓难求、墓价上涨就成为了必然。在寸土寸金、人口众多的上海,这样的情况尤为突出。

目前上海市经营性公墓,除公墓维护费实行政府定价外,其他收费都实行市场化经营,由公墓自主定价。上海市现有经营性公墓,大部分建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经过多年消耗,可用土地日益稀缺,而上海市常住人口大幅增加,导致市民群众对殡葬资源的需求与经营性公墓土地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经营性公墓的墓价逐年上升。上海市公益性安葬设施的不足,人口的深度老龄化以及市民群众对传统墓葬的偏好,也加剧了供需矛盾,令墓价居高不下。

为缓解“高墓价”问题,近年来,上海已开展多方面工作,以减轻市民丧葬负担。比如,上海市近年来大力推行壁葬、草坪葬、树葬、花坛葬等低价位节地生态葬式,同时进一步规范生态安葬和海葬补贴申领、发放流程。3月31日,民政部在2023年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上海节地小型墓超过全市销售总量的80%。

但观念的改变,依然任重道远。以海葬为例,以不留骨灰不占寸土被视为最为生态节地的殡葬方式。3月18日,第十六届上海市海葬公祭典礼在滨海古园举行。数据显示,上海自1991年以来已有62427位逝者选择骨灰撒海。这一数据在全国名列前茅,但对比总体数据,比例依然不高,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人依然难以接受,而只留名字不设墓碑的方式也不方便后人祭奠,目前海葬只在例如海洋工作者等部分人群中有较高的接受度。

对于生态节地葬,人们接受程度不一,但大势所趋已经无可改变。墓价水涨船高与墓地资源逐步耗尽,注定了未来“一墓难求”的解决方案必须是改变观念、移风易俗。而推广生态节地葬的相关单位,也需要继续修炼内功、提升推广力度,例如提高补贴、升级服务、增强仪式感、强化宣传教育等。相信在不远的未来,节地生态葬将逐渐成为主流,传承数千年的中国殡葬文化,也正发生深刻的改变。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