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恶导游”?“饿导游”! 巧手剪出爱国情 “神奇”手术让他终于能“躺平” 施“魔法”让宝宝爱喝白开水
第5版:上海新闻 2023-04-12
瑞金医院对胃食管反流患者创新尝试内镜下胃底折叠术

“神奇”手术让他终于能“躺平”

白天站立,晚上躺平,这是一个正常人的正常生活。但57岁的老钱却无法做到。从他40岁开始,晚上“躺平”安静地睡一觉竟成了奢望。2006年起,老钱出现烧心的感觉,越来越严重。医生诊断说,这可能是胃食管反流造成的。单纯服用药物只能缓解症状,且停药后容易复发,约30%的患者只能通过手术治疗。幸运的是,老钱在瑞金医院接受了一种“神奇”的手术,术后他终于可以“躺平”了!

来瑞金之前,老钱只要一躺下,胃酸就一阵阵反流出来。白天尚可应付,一到晚上便不敢躺下。试过各种办法,都收效甚微。他回忆说,有一次吃饭应酬,吃了辛辣的,食物便不受控制地从嘴巴里“喷射”出来。经此一事,老钱开始忌口,烟酒生冷辛辣一概不碰,甚至把晚饭也戒掉了。“我不吃饭,看你还能反流什么?”但还是不行,人不可能一直不吃东西。事实上,像老钱这样的胃食管反流患者并不罕见,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总体患病率为8.7%。

不久前,听说瑞金医院正在开展一项临床试验,不需要开膛破肚,像做胃镜一样,在胃底打几个“钉子”,就能加固好“决堤”的屏障,老钱决心试一下。接诊的是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姚玮艳,一个和胃动力打了几十年交道的“治酸”高手。

经过评估,老钱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LA-C)级,胃和食管的房门无法闭合,食管长期浸泡在酸水里,使得他食管内60%的黏膜受损融合。问题不止于此,老钱还存在食管裂孔疝,简单说就是胃的一小部分被“吸入”胸腔内,形成了会跑的“胃”,这被称为食管裂孔疝。

进入临床研究,必须经过严格审慎的评估,姚玮艳找来了胃食管反流病MDT小组的成员胃肠外科薛佩医生,从内科外科的角度展开仔细讨论。由于老钱的胃底主体仍位于腹腔内,未见明显疝入胸腔,通常这类患者可考虑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但考虑到老钱裂孔疝缺损不大,选择内镜下胃底折叠术能实现很好的反流效果,而且属于腔内手术,创伤比传统的腹腔镜更加小。大家一致认为,接受内镜下胃底折叠术获益更大。

内镜下胃底折叠术是一种内镜治疗的新技术,内镜从口腔进入,经过食道,无需任何切口,通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钉合点将胃底部分钉合在食管下端,重建胃食管阀瓣,建立阻止胃食管反流的有效屏障。

4月8日一早,在麻醉科宋小星医生的保驾护航下,姚玮艳主任和团队给老钱实施了手术。姚玮艳站在操作台旁,缓缓将内窥镜通过胃镜套管插入食道,通过摄像头指引,内窥镜很快到达了胃底,并在内镜融合的指南针系统指引下精准定位,选准钉合点。随后,内窥镜顶端弯起,将一部分胃底向上折叠。借由超声传感,完成定位,随后将食管末端与被折叠起的胃底钉在一起,形成一道坚实的“堤坝”。术后48小时,老钱出院了,感觉整个人如获新生,他终于可以“躺平”了!

正在进行的这项上市前临床研究旨在验证内镜下胃底折叠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将在全国开展55例手术。消化内科主任邹多武介绍说,在胃镜下实施的胃底折叠术是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创伤更小,避免了胃底和食管下段带来的创伤。

本报通讯员 李东 记者 左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