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4日 星期四
北外滩老建筑“活化”,形神兼具
第12版:国家艺术杂志 2023-05-27

北外滩老建筑“活化”,形神兼具

北外滩

今潮8弄夜景鸟瞰

雷士德工学院

最美北外滩“世纪同框”创意绘画手作与写生活动

雷士德工学院

百年百艺·薪火相传锦绣文章纺染织秀专题展展览现场

“丹青之美”——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作品巡回展

北外滩春色

◆陈琳

建新不忘本,依托“文化名人的聚集地”等独特优势,近年来,北外滩以“保护更新式开发”开展城市更新和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彰显虹口“文化三地”魅力,用“一楼一档案,一弄一方案”的“绣花功夫”,守护着“里弄小巷石库门、滨江临河老建筑”独特气韵,让“世界会客厅”文化韵味愈来愈浓。 ——编者

5月28日晚上7时,“走在时间前面的声音——《上海文学》70周年北外滩夜读会”将在虹口北外滩举行。作为虹口区文旅局与《上海文学》杂志社联合主办的重磅文化活动,届时,侧耳团队十位主播将诵读《棋王》《我与地坛》等名篇,回顾这本杂志七十年来的烁烁光芒。

江风习习,灯火熠熠,这场文学与声音的夜宴既是对经典的重温,更是对未来的开启。活动选择在历史悠久的北外滩举行,也别有深意。

在黄浦江两岸的滨江空间中,虹口区北外滩拥有不可复制的区域文化特色。从地理位置上看,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汇处,北外滩与外滩、陆家嘴构成了上海发展的“黄金三角”。而如果沿着北外滩一带走一走,迎面而来的是白马咖啡馆、中国证券博物馆、邮政大楼、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布卢门撒尔旧居、美犹联合救济委员会旧址、惠民路花园住宅、百空间永兴仓库和马登仓库……这片区域“有故事”的历史“宝藏”鳞次栉比,常令人有目不暇接之感。

一边是塔吊林立、桩基隆隆,正在兴建的“浦西制高点”北外滩中心,而另一边,独特的历史人文记忆与时光一同沉淀,在这里被悉心保留。在辉煌激昂的上海建设发展交响中,作为黄浦江核心段唯一具有可成片规划和大规模深度开发空间的区域,虹口区北外滩已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打磨品质,守护申城滨江人文记忆“宝藏”

复原中央弧形草坪,保留老银杏和其他大型乔木,加上修旧如故的保护、室内装修和环境整治提升,在北外滩地区,拥有近90年历史的雷士德工学院,于去年秋天焕然新生。

“远处像海上航行的轮船,俯瞰像展开双翼的飞机。”这栋哥特复兴和装饰艺术派建筑风格融合的优秀历史建筑,凭借独特的造型,成为一些自媒体推荐的“小众”打卡地。

据史料记载,雷士德工学院是按照英国工程师、地产商亨利·雷士德的遗嘱,用他的遗产创办的。1867年搭乘货轮来到上海立业的雷士德,在1926年逝世时,已是上海滩屈指可数的富豪之一。雷士德工学院是当年沪上除了交通大学外,唯一可以与圣约翰、沪江两大一流大学比肩的工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顾懋祥、著名翻译家草婴曾在雷士德初中和高中就读。1994年,雷士德工学院旧址成为了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修缮过程尽可能保护和还原建筑本身的历史特色,光是外墙泰山砖、内墙釉面砖就经历无数次试样,达到理想效果后才投入使用。外墙的水泥斩假石砌块比较少见,补配湿作业过程全由工匠纯手工制作。在绿地中间,一件兼具艺术和科技感的现代雕塑,喻示着“雷士德工学院”的新生。

用一名“网红”博主的话来说,“外滩是上海历史遗存最多的地区,被誉为‘万国建筑博物馆’,如果想去‘小众’景点,不妨去北外滩看看,像雷士德工学院这样历史悠久的老建筑为数不少。”事实上,这位博主所谓的北外滩“小众”景点,如今也是申城热门的打卡地。

位于四川北路海宁路路口的今潮8弄,是上海市第二批历史风貌保护街坊。8条里弄不仅包含百年精致豪宅“颍川寄庐”、见证历史变迁的石库门弄堂“公益坊”、融汇中西的“扆虹园”等历史建筑,这里还曾建起中国第一家正式电影院,中国第一所融合西方美术教育体系的美术专门学校在此诞生,大量进步书籍刊物在此创办,许多文化名人在此聚居。

和雷士德工学院类似,今潮8弄是活化利用的典型,老建筑“修旧如故”,与地块内180米超高层商业办公综合体在功能上有机融合,各种文化文艺元素的引入,吸引了大批人气,实现了历史建筑的“历久常新”。

这种“以用促保”,对历史街区进行创新性更新的改造,还在北外滩继续。原是“七十二家房客”的59街坊,将建成上海华贸中心,打造由30栋历史建筑构成的“品牌之家”集聚区,成为上海新文化特色商业地标。

艺术浸染,打造“世界会客厅”文化高地

北外滩的历史“宝藏”丰富程度令人“羡慕”。在北外滩贯通和综合改造提升工程中,施工人员就曾意外地“挖掘”出两座百年老码头仓库。在他们手工剥离外墙灰蒙蒙的水泥之后,内部露出了红青相间的清水墙后,两座老建筑的真实身份得到了证实。

据历史考证,这两处老建筑始建于1902年到1903年,最早是扬子江码头(原三菱码头)的2号和3号仓库,由当时的美昌洋行建筑师施美德利设计,基本保持了原历史形态,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于是,建设团队利用数字化技术,从外观到细节再现了历史风貌,近80%的历史元素得以重新利用。这才有了“世界会客厅”两栋会议楼红青相间清水砖墙的古朴厚重风貌。

按照业内人士的观点,作为上海城市发展的新增长极,一头连接着过去,一头通向未来,由于不能简单地平地起高楼,北外滩的开发难度要高于陆家嘴。这段与上海开埠几乎同龄的区域,也承担着延续历史文脉的使命。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除了“腾笼换鸟”的升级迭代,文化艺术元素曾源源不断注入北外滩地区。近期,由一些文化名家开展的“阅见·最美人间四月天”系列读书沙龙、“水磨新调”户外最美演艺空间展演等活动在北外滩轮番登场。而进行中的“最美北外滩”虹口区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活动中,“评弹遇上北外滩”文艺演出、“世纪同框”创意绘画手作与写生活动,也让百姓领略北外滩的文化赓续,享受艺术生活带来的多种乐趣。

经过精心筹备、造势宣传,在“2023 I LOVE DOLAND”文化旅游周,虹口北外滩区域吸引客流近10万人次,带动了区域内各种文化艺术场馆的人气,朱屺瞻艺术馆参观人次更是比2019年增长200%,创历年新高。

漫步北外滩,人们不再只是眺望对岸陆家嘴的摩天大楼、远远感受外滩万国建筑群的海派风光,北外滩正以历史建筑焕新与构建城市新天际线的独特方式,一边延续这座城市的文化与记忆,一边抒写着属于这片热土的未来。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