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睿宁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初一(13)班
初春的早晨,我走在奶奶家小区楼下的小花园中,感叹着时光流逝之快,不经意间,严冬已过,暖春又到。我尽情地吮吸着春的气息,享受着周围植物带来的勃勃生机。太阳明媚的阳光正洒在大地上,却因为枝繁叶茂的杨树而不那么刺眼。一朵朵花儿交相辉映,簇拥着一团又一团。
我向小花园深处探寻着,直到走到一棵小杨树前,我停下了脚步。这棵小杨树没有其他杨树那么粗壮、高大的身姿,也没有那么茂密的枝叶,甚至只是比围墙稍高一些,然而它挺拔的姿态却展现出一种不屈的风采。看着它,我的思绪一下被拉回到几年前。
那时,也是春天,我独自在小花园中漫步,空气的清香涌进我的鼻子。在一片祥和之中,我却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丝不和谐,在长满树木的小树林中,一棵小杨树生得格外瘦小,纤细的树枝被人折断,露出淡黄色的脉络,剩下的为数不多的几片叶子孤零零地挂在枝条上。
小树是那么瘦小可怜,苍白无力,在春天的万物复苏中显得格格不入。看着它可怜瘦小的样子,想着它之后可能的命运,于心不忍,快步离开了那里。
再与小杨树邂逅,已是两年后的春天。同样是春天,春雨初生,如鸿毛般轻盈,细细密密地落在泥土中、叶片上,滋润着大地万物。我猛然间想起当年的小杨树,便有意开始寻找。
让我惊讶的是,在那里,当年残破可怜的小杨树已然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棵挺直着身躯,发出崭新枝芽的小树,春意盎然。当年折断的伤口变成了黑色的疤痕,但在通体的绿色中显得那样微不足道。震惊之余我欣慰地笑了,或许是因为小杨树不服输的精神吧,不甘心就这样死去。又或许是如诗中所说,是那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默默将小树滋润了过来。
如今,又是两年过去了,春天还是那样地温馨可爱,阳光灿烂,春风和煦。我站在那里,欣赏着小杨树,湛蓝的天空与春日的阳光让小杨树更显几分嫩绿,风过林梢,刚刚冒头几片羞涩的叶子随风微微摆动,充满了生机,充满了希望。
我不禁感慨万千,这棵小杨树,在春天的无限风光中确实是那么地微不足道,但它却把自己经历地种种磨难后不屈不挠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人也应该这样吧,像小杨树一样,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都要顽强地生活下去,坚信风雨之后就会有彩虹,找寻着春的足迹,踏着春的步伐,走向属于自己的春天。